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早在1925年就成立了国际贸易系,是全国百年老校中最早采用学系制和设立此类专业的学校之一。首任系主任是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李权时教授,与当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马寅初并称“南李北马”。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后,设立国际经济专业;1965年,新成立对外贸易经济系;1995年增设国际商务专业;1999年,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专业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悠久的办学历史、长期的学术积累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学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成为广东省最早拥有国际贸易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单位,并在全国高等院校国际经贸学科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机构设置与师资队伍
国贸系下设系办公室、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经济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和学历层次高、学术思想活跃、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很强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
本系现任领导班子是:系主任吴建新教授,系党总支书记余璐尧老师,副系主任刘新荣副教授、卢嘉敏博士。
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与学术交流
学科建设
本学科为暨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支撑学科,本专业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居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拥有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两个博士点,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两个硕士点,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国际贸易学和国际贸易实务入选校级精品课程。
科研工作
国贸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并以此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100多项,金额总计超过1500万元。在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Economic Journal、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多项。
学术交流
国贸系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承办国际经济青年学者论坛、首届暨南国贸高端论坛、财贸系列seminar和百年国贸系列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20余场,邀请境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本系教师赴境外进修、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余人次。
学生培养
国贸系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51人,本科生324人,其中港澳台侨、留学生126人。近年来,本系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及社会实践项目中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30余项,其中2022级本科生陈舒婷作为负责人的社会实践项目入选2024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100个优秀品牌项目;学生党员荣获暨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入选经济学院“忠信笃敬经济英才班”4人;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境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截止2025年3月,共建立12个校外实习基地,聘请近20余位校外实践导师,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校友工作
国贸系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总数达8000多人,大批杰出校友(如叶惠全、陈运兴、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等)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系友华美玲、彭熠铭、杨学明、郑强峰当选为香港议员,系友陈运兴、金晓宇伉俪向本系捐赠人民币60万元,设立暨南大学“铭心”励志奖学金,2017年至今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国贸系本科生98人次。
更新时间: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