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经济学科创设于1918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于1980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经济学院之一。百余年来,暨南大学经济学科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培养人才5万多人,其中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人才的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机构平台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财税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6个系所,6个本科专业;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相应的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税务、数字经济和资产评估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研究与咨询机构;有金融学、产业经济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个,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89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4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108人。教师中有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国家特殊支持计划及国家高端外专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珠江学者10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人,省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20余人。学院敦聘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学者担任讲座讲授,其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人。另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费因•基德兰德受聘为名誉教授。

  

人才培养

目前学院有在读学生3672人(本科生2323人,研究生1349人,其中:博士生154人、硕士生1195人),已形成以本科生培养为基础,以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格局。

学院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金融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学(2008年)、经济学(2008年);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经济学(2014年)、金融学(2016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3个省级名牌专业:金融学(2004年)、统计学(2004年)、国际经济与贸易学(2005年);2个广东省重点专业:金融学(2011年)、经济统计学(2016年);2024年,经济学专业获得广东省长基计划支持,开设“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班。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宏观经济学”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有省级各类精品课程22门;有暨南大学-友邦(香港)金融理财实践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1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1个省级经济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有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教学团队学教研室5个省级教学团队(教研室)。

有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5项;有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等10名

2位教师分别在第一、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获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有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等17名。

 

科学研究

本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及前沿热点问题,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获批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

在高水平学术成果方面,近5年,学院师生在暨大A类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10篇)、《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Economic Journal, Management Science,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AEJ: Economic Policy,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教师成果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

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方面,目前本学科在研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省部级纵向项目近50项。近5年新增国家项目51项,含重大重点项目7项。多项国家项目结项获评优秀等级。

在社会服务方面,本学科紧紧围绕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发挥暨大所长。近5年,承担 200多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科研经费达 3000余万元。

  

学术交流

本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及前沿热点问题,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获批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

在高水平学术成果方面,近5年,学院师生在暨大A类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10篇)、《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Economic Journal, Management Science,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AEJ: Economic Policy,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教师成果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

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方面,目前本学科在研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省部级纵向项目近50项。近5年新增国家项目51项,含重大重点项目7项。多项国家项目结项获评优秀等级。

在社会服务方面,本学科紧紧围绕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发挥暨大所长。近5年,承担 256多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科研经费达 3100余万元。


智库服务

学院教师通过承担研究课题和以各种方式参政议政,为政府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5年,共承担了200多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30余项研究成果获政治局常委和省部级领导正面肯定的批示;十余人担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及省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为省内外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举办多期管理干部培训班、高级研修班,参加培训人数达到2000余人。

现有金融研究所、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3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专项经费支持的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和南方高等研究院。他们各有侧重,特色鲜明,已形成独特的智库群优势。学院积极践行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重,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校友风采

学院共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校友分布在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是全国高校中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最多的高校。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杰出校友,包括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9.83秒的苏炳添,暨南大学原校长、现任校友总会会长胡军,澳门著名实业家、暨大董事会副董事长马有恒,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原副行长张衢,广东中惠集团董事长叶惠全,东京奥运会男子三米板“双冠王”谢思埸,里约奥运两块金牌获得者陈艾森等

学院秉持“联络沟通校友,精准服务校友”的理念,聚力建设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校友联谊会,主动策划开展多形式特色校友活动,努力打造三大品牌活动平台: 校友发展平台、创新交流平台、校友传帮带平台。

校友们热心回馈学院,如民营企业家、暨南大学校董叶惠全校友捐资1000万元用于经济学院大楼的重新修缮;卢闰霆校友捐资200万元发起设立“张元元经济学创新奖励基金”;邓韵霖校友捐资100万元用于经济学院人才培养;800多位师生校友共同捐资50多万建设“经济学院校友林”;校友还设立了暨南大学瀚森助学奖教基金等系列奖助学金,奖励优秀学子,帮助困难学生,助力学院发展。

学院发起成立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校友联谊会,凝聚校友力量,共谋发展。校友联谊会发起成立了和骞投资基金,以市场化的方式进入实质性运作,支持校友和师生进行创业创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望未来,经济学院将按“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并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研究型学院”,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更新时间: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