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携手开创校企合作新篇章,探索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新路径,9月28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成品兴携杨广仁副院长、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军、郭海静老师一行赴东莞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宣讲暨稳定币培训”专题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产学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对话平台,通过走进企业促进理论与实务的碰撞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培养洞悉前沿、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数字金融人才。活动得到了东莞市投资控股集团以及暨南大学东莞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会前,东莞投控集团董事长陈照星会见了成品兴书记一行。

活动现场
深化校企协同,共育数字人才
活动伊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成品兴在致辞中表示,东莞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业内的标杆企业,其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特别是大数据转型板块取得的显著成效令人钦佩。书记随后介绍道:“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学院开设的数字经济硕士项目,依托强大的师资力量、优质的生源与丰富的校友资源,发展前景广阔。书记进一步指出,本次率队前来,还旨在将产学合作从课堂向企业一线延伸,共同培养契合时代需求的新型高质量人才;同时期望与东莞投控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研讨等领域开展互动,实现校企共赢。

成品兴书记开场致词
聚焦三大方向:培育数字经济全谱系复合人才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数字经济运营管理、技术运用与战略规划人才。”郭海静老师在介绍中开宗明义。项目紧密围绕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致力于塑造能够适应新世纪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依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三大一级学科的优势,以及经济学院的深厚底蕴,系统构建了“数字赋能、前沿交叉、产教融合、链接全球”的培养体系。课程不仅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与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更通过“学术名家+业界精英”的双师模式,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同步。

郭海静老师项目宣讲
大国博弈新战场:稳定币的强国战略逻辑与路径探析
“在金融强国战略的宏大叙事下,稳定币成为中美金融博弈的关键支点之一,而香港正是这场博弈的主战场。”讲座主讲人沈军副主任从战略高度切入,为参会人员揭示了稳定币背后的大国竞争逻辑。
沈军副主任对比了非中心化比特币与中心化法币的根本差异,并指出与RWA紧密关联的稳定币,正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接着,沈军副主任详细阐释了RWA如何为稳定币提供可信的资产支撑,而稳定币又如何作为高效的支付清算媒介,反哺RWA市场的发展,二者构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聚焦于机遇,沈军副主任分析了稳定币在跨境支付、现实资产代币化与供应链金融三大核心场景的应用潜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全球安全资产格局的审视,中国稳定币发展亟需破局。对此,沈军副主任提出了系统的建议与展望:在制度层面,应发挥创新优势,构建“双轨”监管与风险管理机制,如在沙盒内允许发行人民币锚定稳定币,并引入智能合约熔断等技术严控风险;在应用层面,须聚焦实体经济需求,深耕跨境贸易与供应链金融场景,深化粤港澳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应用,完善配套保障与政策协同,让金融科技真正服务产业升级。

沈军副主任主旨演讲
校企双向奔赴:共谱数字未来新篇章
活动的最后,杨广仁副院长表示:“暨大今日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校友和各界人才的鼎力支持。正是因为大家的卓越成就与热忱反馈,暨大才能不断前行,变得更好。暨大以每一位校友为荣,更致力于让每一位校友都能因在暨大打下的坚实基础而走得更远,并最终以曾在这片学术沃土上学习成长而感到自豪。”接着,杨广仁副院长展望未来,他期待能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我们数字经济硕士项目中来,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和暨大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这番话语,为本次深度交流画上了一个充满温度与期待的句号,预示着校企合作与人才共育的美好未来!

杨广仁副院长总结发言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产业前线的实践教学,更是暨大经济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活动现场与东莞校友会的合影
欢迎大家报考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硕士项目!
请扫码联系招生办公室老师。

欢迎报考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图文|陈婳
校对| 郭海静 马艺丹
责编| 马艺丹
初审| 王贤彬 沈军 杨亚平
复审| 唐庆峰
终审发布| 成品兴 蒋海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