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 贺金玲
贺金玲,中共党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22级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校期间,贺金玲积极投身学术研究,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讲论文并获得奖项,曾在南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成果,获评暨南大学2025届优秀毕业研究生。
一、从困惑到方向:科研路的起点
初入研究生阶段,贺金玲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读不懂文献”。专业术语难以理解、理论模型晦涩复杂、前沿方法陌生抽象,这些都曾让她感到沮丧和无力。特别是在看到他人已经开始顺利推进课题时,焦虑与内耗逐渐累积,贺金玲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在这段低谷中,贺金玲的哥哥贺京城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他结合自己的硕士经历分享了科研过程中的挫折与应对之道。相比具体的方法,他带给贺金玲最大的激励是心态上的转变——让她明白科研初期的困惑和焦虑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成长的必经阶段。这种真诚而现实的鼓励,让贺金玲重新审视自己与科研的关系,她逐渐意识到,这并非个人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研究生都会经历的过程。科研之路从不平坦,与其一味否定自己,不如学会与焦虑共处,接受“看不懂”正是成长的一部分。贺金玲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沉下心来,将看似庞杂的问题拆分成小部分,逐个攻克。通过这种“拆小问题、逐步突破”的方法,她的思路逐渐清晰,信心也慢慢建立。每解决一个困惑,都是在向科研能力的积累迈进一步。
二、以勤学为径:在坚持中夯实基础
回顾研究生三年,贺金玲非常庆幸在2022年获得推免资格时争取加入到了王彬副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了师门的融洽氛围,也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夯实了学术基础。
入学伊始贺金玲旁听了王彬老师开设的博士课程,深入学习宏观建模中的数学工具、DSGE建模和数值方法。课程内容由老师结合核心文献亲自整理,涵盖了许多文献中省略的技术细节,配套的课后习题也紧贴研究前沿,极大提升了她对复杂模型的理解与掌握。此外,贺金玲积极参与导师组织的专题学术组会,深入研读生产网络、信息摩擦、量化空间等方向的重要文献。尽管初期阅读英文文献时一度吃力,但通过拆解难点、反复推导,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研读方法。在多次组会汇报和讨论中,她不断锤炼学术表达与逻辑思辨能力。这一阶段的积累,为贺金玲后续完成模型构建和数值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极大增强了她在面对复杂理论模型时的信心与耐心。
三、靠踏实致远:在打磨中收获成果
研究生期间,贺金玲参与了两项重要学术研究:一是与导师及王航师兄合作完成并发表于南大核心期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的一篇关于ICT产业链安全的研究,二是聚焦信息摩擦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硕士毕业论文。无论是合作文章还是毕业论文,打磨过程都体现出了她的踏实与细致。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从开题报告到中期检查,再到最终答辩,贺金玲认真采纳导师和答辩老师的建议,逐条修改,调整模型设定与论证结构。
通过这些经历,贺金玲深刻体会到科研不是一条直线,而更像是一场持久而充满曲折的耐力赛。它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的态度。曾经的困惑与反复,如今成为贺金玲不断进步的基石,也让她更加坚信每一步踏实积累,终究会水到渠成,迎来丰硕的成果。
勿因困境而焦虑内耗,应沉心积累,稳步推进。夯实学术根基,精心打磨论文,终将收获成果。以平常心应万变,以坚韧之志走远路,砥砺前行,逐梦不止,谨与诸君共勉。
图文| 贺金玲
责编| 杨钰涵
校对| 马艺丹
初审| 李怡梦、孙红敏
复审| 苏柯
终审发布| 成品兴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