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助力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党总支书记余璐尧、副系主任刘新荣、副教授莫扬、助理教授张帆及辅导员程娅敏指导下,“拾忆”实践团于7月14日至19日赴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等地,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
一、深植沃土:解码广绣传承密码
团队首站抵达南村镇党群服务中心,与李锦其主任就广绣传承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展开研讨,并规划详细行程。团队参观了南村镇发展历程展览,了解其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的“新风貌”图景。
团队与南村镇党群服务中心李锦其主任合影
随后,团队前往塘步东村服装厂实地考察,近距离观察了服装从接单设计、选料检验、精确裁剪、高效缝制、精细整烫到严格质检、包装出货的全流程运作,了解了流水线作业的细节、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并探讨了将广绣等传统工艺元素融入现代成衣设计的可能性与挑战。
团队调研塘步东村服装厂
走访初榆刺绣工作室时,部分队员亲身体验了直纹直针、三角乱针、打籽针、续针、扭针、交叉针、施疏针、钉针等八种广绣核心针法。队员们凝神屏息,指尖穿梭于丝线之间,亲身体验了“以针作画”的精妙,深刻感受到指尖上流淌的非遗技艺魅力与匠人精神的不易。
队员们体验广绣针法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这门古老技艺,团队还精心策划并合作录制了系列广绣教学微课。镜头下,针法的起落、丝线的交织被清晰记录,旨在将复杂的技艺分解为易懂的教程,为广绣的数字化留存与面向大众的传播积累下宝贵的素材。
团队拍摄制作广绣微课现场
在微课拍摄过程中,广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敏动情地分享了其数十载与广绣结缘、相守的故事,如数家珍般解析了代表作背后的创作理念与文化内涵。她坦诚地剖析了当前广绣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特别是年轻一代传承者培养的迫切性,并对暨南学子关注非遗、投身传承的初心与实践给予了高度赞赏。
团队成员与李敏老师合影留念
二、智引新程:探索广绣发展路径
为深入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商的融合创新路径,团队实地走访了跨境电商领军企业希音(SHEIN)。通过详细了解SHEIN的业务模式、产品服务体系及企业文化,团队围绕“广绣产品如何创新形式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这一核心议题与希音负责人进行交流。期间,团队成员们悉心聆听并认真学习了一线业务骨干的宝贵经验。
团队参访希音
受希音之行的启发,团队筹办了南村镇“模拟拍卖会”。借由拍卖的形式,队员们在拍卖前生动介绍每件商品的设计灵感、工艺特点与实用价值,有效测试了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广绣产品的价格接受度与审美偏好,更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极大提升了社区居民对本土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亲近感。
“模拟拍卖会”现场
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落下了帷幕。“拾忆”实践团通过扎实的田野调研,深入解码了广绣的历史文脉、产业生态、传承现状与市场潜力。团队积极探索了非遗在数字时代的创新传播路径与产业化可能,特别是借力电商平台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千年广绣注入青春活力,赋能产业新发展。
图文| 周梓珊 陈丽淋 杨效昂 张恺真 郑依涵 杨彤 吕一丹 汤依晨
校对| 程娅敏
责编| 郑依涵
初审| 程娅敏 任金涛 马艺丹
复审| 苏柯 莫扬 张帆 程娅敏
终审发布| 成品兴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