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寻迹湛江热土,共绘岭南新篇——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赴湛江开展国情教育研习活动

发布者:徐思捷发布时间:2025-05-22浏览次数:14

为深化港澳台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的认知,增强其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59日至11日,经济学院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指导下,组织28名港澳台侨优秀学生代表赴广东湛江开展为期三天的国情教育研习活动。

一、行前启智润心,专业视角赋能

为助力研习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经济学院刘金山教授为营员们开展了题为《中西经济体制比较与中国经济奇迹》的行前讲座。刘教授通过对比中西经济体制的差异揭示了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制度密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与未来方向,将国情教育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引导营员们调研时聚焦湛江发展的核心逻辑,探究当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成功路径,在研学中实现专业知识应用与深入了解国情的双重目标。

刘金山教授开展行前讲座

二、探访特呈渔韵,解锁海岛振兴密码

59日,研学营来到了享有“湛江明珠”美誉的特呈岛。这座红树林环抱的滨海村落,通过创新“党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成功探索出从传统渔业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新路径。营员们深入渔民家庭,面对面倾听岛民分享“渔家乐”带来的增收故事;走进红树林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实地调研湿地修复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效;在这座小小的海岛上切身感受到了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

特呈岛合影

三、赓续红色文化,厚植国防强军意识

510日上午,研习营参访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通过退役舰艇实景展览、国防科技沉浸式体验,系统学习了南海舰队发展历程与战略使命。随后的“十里军港红嘴鸥游船”活动中,营员们更是近距离感受了现代化军港的壮观,体悟了“强国必须强军”的深刻内涵。

十里军港合影

军事文化博览园讲解现场

下午,营员们来到了湛江博物馆,这里珍藏了从唐宋雷州窑外销瓷珍品到近代抗法斗争文献档案,通过系统化展陈梳理,营员们了解了湛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的千年商贸文明,更被湛江人民忠勇爱国、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感染。

湛江博物馆合影

四、对话火山奇观,体验非遗匠心

511日的研学行程融合了自然探索与人文体验。上午营员们在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实地考察玛珥湖独特火山地貌,探究其火山成因及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

湖光岩合影

下午的醒狮文化馆将活动推向高潮——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高桩舞狮绝技,指导学员制作象征吉祥的彩绘狮头,并传授传统步法,将文化符号转化为了生动的实践记忆。

醒狮文化馆讲解现场

五、共话知行收获,激扬青春感悟

“暨南青年说”座谈会合影

研学收官之际,营员们围绕“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国情及军事力量”开展了“暨南青年说”专题研讨。新生代港澳青年从旅程心得、国情感悟、文化体验等维度展开热烈讨论,用知行相长的实际行动书写着爱国爱校、挺膺担当的暨南答卷。

“此次研学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十里军港,那里有许多现代化的军舰,它们威武雄壮,彰显着我国海军的强大实力,让我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我还了解到湛江在古代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它见证了我国和世界的交流合作,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志。”——2023级金融学 苏伊倩(中国香港)

“今天在军事基地亲眼见到了真正的坦克、装甲车和轰炸机,以前我只在游戏里见过这些装备,看见密密麻麻几百个按钮和仪表盘,原来真正的武器比游戏建模里复杂太多。这让我突然明白:游戏里按个空格键就能发射的导弹,需要军工技术人员进行上千次的精密调试。当我们在城市里参观历史文化遗迹时,也不能忘记这些守护着和平的大国工匠们。”——2023级金融学 李越(埃及华侨)

“这次研学让我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有了进一步了解。“居安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中国的和平其实也不过百年,我们现在珍贵的普通生活背后是无数英烈的牺牲付出,和平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这代人更应拼搏进取,守护这份承载历史厚度的和平成果。”——2023级金融学 林云姜(日本华侨)


图文| 洪辰羲

校对| 温明朗 杜廷峰 陈梓盈

责编| 李彤荣 赵洪敏

初审| 程娅敏 任金涛 马艺丹

复审| 苏柯

终审发布| 成品兴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