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第一届中观经济学春季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观经济学研究联盟单位共同发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中观经济学研究联盟联合主办,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广东财经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中观经济学虚拟教研室协办。
与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贤彬教授主持,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何凌云教授、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现祥教授先后致辞。
何凌云副院长介绍了暨南大学以及经济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学科现状,结合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强调了中观经济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贡献。何凌云进一步回顾了中观经济学在暨南大学设立二级学科、建设教研团队、开设课程及举办系列学术活动的建设历程,表达了各方携手借论坛之力、推动中观经济学迈向新高度的学科展望,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何凌云副院长致辞
徐现祥院长代表中观经济学研究联盟介绍了中观经济学季度论坛设置初衷、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强调了教学在中观经济学推广的重要性,感谢陈云贤教授为中观经济学理论传播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付出的心血,这为未来研究聚焦中观研究议题、推动中国自主的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徐现祥对主办方的精心组织和各位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表达了感谢。
徐现祥教授致辞
主题研讨一
本次论坛分为两个主题研讨环节。上午的主题研讨围绕中观经济学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展开,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王贤彬教授、杨本建副教授共同主持。
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徐现祥教授以“中观经济学虚拟教研室建设”为题进行主题研讨。徐现祥教授指出中观经济学的理论推广需要进行研教融合,强调理论创新和教学联盟的重要性,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和案例相结合等方式对中观经济学理论进行推广和实践,尤其是利用好虚拟教研室构建全国性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平台,进行差异教学探索、定期教学交流。
徐现祥教授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肖奎喜教授以“中观经济学解析——理论创新与来自中国经济的实践”为题进行主题研讨。肖奎喜教授介绍了团队的研究著作,基于中国经济实践的问题导向,以中观经济学政府超前引领、资源生成等理论为支撑,深入分析了区域政府在城市经济中的经济行为与职能角色,印证了中观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经济具体实践中的正确性,同时也从不同侧面促进了中观经济学理论的立体发展。
肖奎喜教授报告
广东财经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顾文静教授回顾了她与中观经济学研究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的渊源,分享了在教材撰写和学科构建历程中的感悟和体会。顾文静教授介绍了中观经济学在广东财经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建设状况,针对中观经济学人才培养的难点与挑战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明确就业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和加强学科宣传与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对人才培养的优化思考。
顾文静教授报告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徐雷教授以“《新中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授课心得”为题进行主题研讨。徐雷教授介绍了《新中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在辽宁大学的授课情况,解释了“新”要兼具创新和传承,结合新古典经济学等“新”理论谈及如何进行课程创新,最后就中观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建构提出实施方案。
徐雷教授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任泽宇副教授以“中国政法大学中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研究——交叉学科视角”为题进行主题研讨。任泽宇副教授介绍了中观经济学课程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授课情况,分享了将法学与中观经济学结合、中观经济学理论与古今中外思想相结合、理论知识与行政司法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并展望了中观经济学本土理论的未来发展前景。
任泽宇副教授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微晓副教授以“中观经济学教学课程设计探讨”为题进行主题研讨。贾微晓副教授介绍了中观经济学课程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授课情况,强调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分享了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中央政策文件解读纳入教学大纲、读书会和实地调研等多种课程探索,最后提出未来推进中观经济学课程及交流互动的几点措施。
贾微晓副教授报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粟智豪报告了中观经济学课程在复旦大学的开设情况。粟智豪介绍了复旦大学中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指出课程强调与文献、现实和学生对话的教学设计,并分享他在中观经济学研讨班上的学习心得。
主题研讨二
下午的主题研讨聚焦中观经济学研究前沿和理论思考,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戴天仕副教授、陆子奇助理教授共同主持。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小茜教授在题为“地方债务资本注入与实体经济杠杆率——基于债务结构和资金用途的视角”的报告中,介绍了地方政府债务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降低经济增长波动、促进经济的横向平衡发展的理论推断和实证思路,从治理结构以及资金用途的角度分析了地方债务的积极效应。与会专家从变量构建、异质性债务的表现和地方政府引领思路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张小茜教授报告
暨南大学经济社会研究院李书娟副教授以“中国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存在机会主义吗?”为题进行报告。文章展现了中国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规律性统计现象,以GDP平减指数为切入视角研究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下的统计数据操纵动机及行为,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干部考核制度和统计管理制度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会专家从指标度量、文章贡献度和可能的拓展方向等角度进行讨论。
李书娟副教授报告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张莉教授在题为“低空经济的引擎:政府、市场与企业创新”的报告中,介绍了低空经济和无人机产业的相关制度背景,提出了政府资源生成在空域管理上的引领作用,发现了政府采购能够促进无人机产业创新,产生乘数效应,并扩展创新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与会专家从政府采购的实际应用场景、对无人机市场的结构性影响、文章的逻辑链条的完善等方面进行讨论。
张莉教授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黄亮雄教授以“稳目标促就业——来自中国的证据”为题探讨了经济增长目标引领微观企业稳定劳动就业的效应机制。黄亮雄教授聚焦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数值变化幅度,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从信号引导和资源支持两个机制稳定企业就业,并且目标数值增减具有非对称性。与会专家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的定义、实际效果以及对就业影响的逻辑链条进行讨论。
黄亮雄教授报告
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陈博潮报告题目是“政府引导基金的政治周期”。文章呈现了中国各级政府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来有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典型事实,在此基础上考察地方官员变更是否影响政府引导基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具有明显的政治周期效应。与会专家从基金的支配权、官员的任期阶段、基金投资主体和被投基金的异质性表现等方面进行讨论。
陈博潮报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粟智豪报告论文题目是 Fiscal Motives and Urban Land 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Land-Use Right Sale 。他从地方政府的土地配置动机出发,分析了商服用地配置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通过进行计量分析、结构估计和反事实估计等方法探讨了土地市场价格机制对有为政府塑造的正向影响。与会专家就土地分类、政府土地配置的福利分析等角度进行讨论。
粟智豪报告
暨南大学杨本建副教授在题为“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地方政府通过撤县设区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现象,研究发现了撤县设区政策导致的城市空间扩张使得制造业更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尤其是具有较强激励的城市。与会专家就文章贡献视角、微观企业机制、政策经济含义等角度进行讨论。
杨本建副教授报告
论坛总结
在总结与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中观经济学的传承传播、交流平台、资源建设等议题踊跃交流,共同探讨了中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基于资源生成理论视角,将政府纳入市场主体范畴,对市场和政府如何更好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近年来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开设了专业课程,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设置了二级学科,培养了大批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意识的优秀学生。本次论坛有效加强了中观经济学领域院校及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学科纵深发展的新起点。
图文| 经济学系
责编| 赵晓彤
校对| 麦嘉杰
初审| 马艺丹
复审| 王贤彬
终审发布| 何凌云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