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周年院庆系列】新任教师赵文博 | 破一格之限,赴山海之约

发布者:徐思捷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17

从踌躇徘徊、迷惘无措

到破一格之限、赴山海之约

穷理索真,探微知著

他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

洞察时代所需

他是暨南经院新任教师

经济学系赵文博

教师简介

  赵文博,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20249月入职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理论、信息经济学、机制设计、拍卖。

“人生没有标准进度条”

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的四年里,赵文博通过辩论与数学建模的交叉实践,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蜕变。作为辩论队成员,他从大一备赛时的手足无措,逐渐成长为能精准拆解论点的辩手;转战数学建模竞赛时,和小组成员共同攻克跨学科数学优化问题,通过跨学科自学构建预测模型,斩获国家一等奖。两项看似迥异的经历实则暗含共性:辩论赋予他快速梳理逻辑框架的能力,建模则教会他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系统方案,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其理性思辨与精准表达的学术根基。

进入研究生阶段,赵文博在接触了一系列前沿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课程后,开始“碰撞”新的研究领域,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逐渐找寻到自己的兴趣点并确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泛化的逻辑框架与思路过渡到清晰的数学框架与量化。这一切宛如航行在海面上的船只寻找到了自己的灯塔,被照耀了前行的道路——出国深造。怀揣着对学术的热情,秉持着求知的态度,赵文博来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回顾求学阶段,赵文博坦言经历过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困境:会因生活和学术压力出现情绪波动,也会因临近毕业时职业方向不明确而陷入焦虑。但他始终保持着开放尝试的心态:“与其在起点纠结最优解,不如先迈出脚步。每条道路都可能通向精彩,关键是保持探索的勇气。”他常以身边人为例:有退休后攻读学位的银发学者,也有跨行业转型的媒体人,这些经历印证着“人生没有标准进度条。”

“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这是一个终生的课题”

“经济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指导我们的决策。”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最终促使赵文博走上了学术道路,成为一名经济学教师。

作为教师,赵文博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鼓励突破专业界限:通过旁听跨学科课程拓展认知维度,在学术讲座中捕捉前沿动态,主动与不同领域教师建立对话。“大学教育提供的不仅是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自我建构能力。”赵文博谈道。如今他自己思考身边的现实问题时,仍会运用辩论训练中的论点拆解技巧,以及建模实践中形成的结构化思维——这些跨越时空的能力迁移,正是当年勇于尝试的最好回馈。

赵文博谈道:“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这是一个终生的课题。”人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他表示,社会现状与时代特点对个人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当今社会处在一个巨变之中,这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洞察自己,探索自己,不断地了解社会需要什么。

“只有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前行”

“在忙碌的工作中寻找片刻的放松,在紧张的生活中寻觅一丝宁静,只有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前行。”赵文博认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适当地放松身心是非常重要的。爬山和散步可以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身心;追星可以让他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片刻的轻松;旅行可以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谈到如何平衡工作与兴趣时,赵文博表示,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个人兴趣的真正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心态上要保持平衡。要学会给自己留出放松的时间,避免陷入极端的焦虑心态。不要总是想着超越别人,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享受生活的乐趣。他建议,在忙碌的工作中,可以见缝插针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以此来缓解压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赵文博认为,身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门槛被大大降低,经济学科的学生更应逐步提高自己辨别信息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能力,这就需要“数学知识”的掌握。

  在课程《数理经济学》中,赵文博将重点放在了对数学技能的补充上。他表示,希望这门课成为同学们深入学习数学问题的索引,充当“字典”的功能。他要做的就是教会同学们“拼音”,在未来写论文时,能够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

书籍推荐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一场埃舍尔的画、巴赫的音乐、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之间的“对话”。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符号系统与数理逻辑,“意识”与“意义”如何从本身“无意义”的系统中产生与传递,自我指涉与计算机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中的关联。

文案杨彤 范银静 朱思妍

校对| 马艺丹

责编| 杨淇淇 王丹妮  陈瑜

初审| 赵文博

复审| 徐思捷

终审发布| 成品兴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