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粤东西北高质量发展报告》系列深调研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南方日报》谋划推出《突围——粤东西北高质量发展报告》系列深调研活动。应《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邀请,经济学院副院长钟韵、金融系主任沈军参与此次深调研团队,与记者一起,深入调研和呈现粤东地区以高质量发展,聚焦实现突围、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实招、亮点和成效展开交流,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12月1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钟韵教授、金融系主任沈军在《南方日报》“突围——粤东西北高质量发展报告”特刊分别发表题为《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县一策久久为功,推动县域强起来》的观点文章。
《南方日报》刊登钟韵、沈军教授观点文章
以下为报道原文☟
坚持制造业当家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钟韵
(12月1日《南方日报》)
去年10月以来,“制造业当家”成为广东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制造业当家”再造一个新广东,已传遍广东。今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将以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等“五大提升行动”共计22项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广东建设制造业强省工作。
广东是全国工业第一大省,制造业为广东GDP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据显示,过去40多年里,广东的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量与地方生产总值的增量之比最高时曾超过60%,这意味着工业部门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六成。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强。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广东的制造业正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制造、数字化,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等。可以说,“制造业当家”被赋予了新阶段带领广东持续保持发展领先优势的重要使命。
令人振奋的是,粤东西北地区已经跟上这波“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浪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全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已在东西两翼的揭阳、茂名、湛江等地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万亿元级别的产业集群,令广东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其中,今年2月在揭阳投产的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平均每个月近80亿元的产值,带动揭阳工业跑出了“加速度”,令揭阳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名列全省第一。通过延伸产业链生产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并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等,广东的石化产业将以绿色、高效、高附加值的产业新形象继续在国内保持领先示范。
再如,依托粤北地区绿电而发展的韶关“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正向着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方向崛起。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已落户韶关,累计签约、引进大数据全产业链项目48个,大数据产业已成为韶关三大新兴战略支柱产业之一。
“制造业当家”不仅为提振广东经济实力提供了路径,也为缩小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提供了契机。粤东西北各市应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以产业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以更大视野推动产业发展。粤东西北应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突破传统的垂直型城市体系资源配置模式,打造本地在生产网络中的节点功能,通过功能的独特性提升本地制造业在网络中的地位,从而提升本地产业在生产资源配置中的话语权。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善用生产性服务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落实新型工业化对制造业信息化、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新模式的要求。
三是以集群思维发展制造业。要在产业规划、平台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发力,以“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项目,打造产业集群,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县一策久久为功,推动县域强起来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沈军
(12月1日《南方日报》)
我省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年来,全省各地迅速行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在11月6日召开的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发布,粤东西北共有14个县(市、区)、64个镇上榜。粤东西北各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发展亮点十足。
县一级,“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之一的高州在第一、二产业齐发力,形成全国最大的荔枝饮料生产基地,与佛山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全省进位类典型县梅州蕉岭着力构建绿色建材、资源经济“双百亿产业”叠加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并进产业布局。
镇一级,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美丽圩镇、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坚持“以茶带旅、以旅旺茶”发展思路;汕头市潮阳区的海门镇和谷饶镇分别以新能源和内衣闻名,携手入选“2023年全国千强镇”;茂名高凉墟以“特”字当头打造“墟文化”,成为促进商贸流通、联动县镇村的新平台。
村一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汕尾推动实施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梅州探索设立“产业村长”,通过选聘能人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深入挖掘侨资源优势,成为古村落保育活化的生动样本;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充分运用土地流转收益,形成村民与种植大户双赢的格局。
“百千万工程”是针对广东发展最突出短板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今年实现了良好开局,接下来需要在实践中发扬“钉钉子精神”,进一步攻坚克难、力争取得最好成果。
首先,应进一步贯彻双维度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其一,要突出城乡“要素”“产业”“机制”一体化发展。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其二,要突出以县域经济为重点的“县镇村”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县镇村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将发展重心下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层群众。
其次,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粤东西北地区应积极借鉴江苏省县域经济与浙江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先进经验。广东省要在全国保持发展领先,必须借鉴江苏县域经济的先进经验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决心将粤东西北打造成支撑广东发展的第二支柱。在县镇村发展中,浙江杭州建设城乡一体与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浙江湖州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丽乡村,这些城乡协调发展的做法值得学习。
此外,粤东西北地区推进“百千万工程”应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各县应以“一县一策”确定县域发展的定位和主攻方向,充分用好县级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立足资源、产业等优势协同、错位、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推动县域经济真正强起来。
来源|《南方日报》
校对|麦嘉杰
责编|麻瑛
初审|余璐尧
复审|钟韵
终审发布|成品兴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