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叶德珠在《经济学分析》系列课程中分享了题为《经济学的范式及其变迁》的主题讲座,共计200余名学生参加会议。
讲座中,叶德珠围绕讲座主题“如何提出好的经济问题”,探讨了经济学的研究逻辑、金融学的研究逻辑以及金融结构的研究逻辑等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叶德珠认为,一个理论的研究范式可以分为价值理论、一般分析技术、结论三个方面。价值理论探讨的是何为有价值的研究,一般分析技术包括数学证明、数理推导等一系列量化的研究方法,结论则指可以观察的经济现象。在这一框架下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是由价值论的变迁决定的。为了论证经济学范式是如何发生转换的,他列举了如古典经济学、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预期革命、信息不对称金融分析、行为金融学等范式转换的案例。
随后,叶德珠以自己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论文为例,分析对比指数贴现模型(新古典经济学)与双曲线贴现模型(行为经济学)在理论假设、参数设定、模型分析技术上的异同点。他指出,行为经济学背景下的双曲线贴现模型放松了理性经济人和贴现率固定的假设,并进一步在原有指数贴现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短期贴现因子。此外,他从文化的技术表达上对比美国文化与儒家文化在自我控制上的差异,再次佐证从经济现象深入到价值理论以及探讨价值论变迁的重要性。
在阐述金融学的研究逻辑时,叶德珠从财富积累、战争、儒家文化等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金融的发展使得人们挣脱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实现消费的平滑和自由。他从金融结构的底层逻辑、新结构金融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解释等多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特点以及其研究范式。
最后,叶德珠强调了新结构经济学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判断金融结构优化的瓶颈、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济学院专业学位硕士平台课
为进一步落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经济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开设专业学位硕士精品平台课,旨在打破专业隔阂,整合全院优质师资,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
《经济学分析》作为经济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的平台课之一,面向经济学院一年级专业硕士开设。每次课程邀请一位教授,围绕其熟悉的话题或领域展开,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各主要领域的核心研究话题以及最新进展,并把这些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实际情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