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专家聚首暨南 ,探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良方”

发布者:彭毅发布时间:2022-12-02浏览次数: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1130日上午,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在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如何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祝永辉、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广州市大湾区办推进处处长王婷婷、暨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潘启亮、经济学院院长冯帅章等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效与未来发展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深港融合发展”、“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三重逻辑”、“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创新生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等议题探讨交流观点。

王婷婷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港澳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因此本次研讨会主题具有时代意义,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旨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随后,潘启亮发言并介绍了暨南大学概况。他表示,港澳经济研究是暨南大学经济学科的重要方向和学科特色。在港澳经济研究领域,几代学者埋头耕耘,薪火相传,确立了暨南大学的学科地位,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提供了许多高水平的决策支持和理论支撑。他希望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未来再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胡军指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为港澳青年出新出彩创造舞台。他表示,应该让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完善其学习、就业、生活等相关政策举措,推动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从而鼓励更多港澳青年在投身国家发展、参与国家建设中增强国家意识。

冯帅章介绍了经济学科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我们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经济学科”体系、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目前,经济学院师生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岳经纶指出,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事关粤港澳三地居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认为,优质生活圈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的落脚点和归宿。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分析,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的升级转型,香港转口贸易功能有所削减,传统分工模式亟需调整。他指出,新的分工结构和协同模式要在发挥双方互补性优势和解决双方短板上做文章。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深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对加快推进深港融合做了系统阐述。张玉阁认为,推进深港合作并加速深港融合,需要在空间、交通、口岸、规则、科技创新、医疗、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对接。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爱平详细分析了“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他表示,港澳特区政府和港澳同胞应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依循“国家所需、湾区所向、港澳所能”原则,通过理念重塑、行动矫治、体系再造,切实担当起特区治理责任。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喻锋对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新趋势做出前瞻性分析。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产业形态和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环境下,从同型竞争走向错位发展,为推动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契合的交互赋能,促进人力和知识供给侧与创新和增长需求侧全方位融合。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恩发言称,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湾区建设的表述标志着中央治港方略的创新性发展和制度安排,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区域跨境府际治理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从主要由地方利益驱动的地区性、竞合性合作,发展为完全由国家区域战略统筹并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一国两制”区域跨境治理关系。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陈章喜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应从产业链的角度加强澳门与内地产业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特聘教授卢晓中认为,应在政策引导的同时,加快推进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立法规范,形成制度权威。他表示,目前,各地政府需在政策执行层面考虑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并形成常态化协调机制。

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谢宝剑表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健全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依法保护科技人员的创新收益、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社会创新活动,释放存量创新资源活力,提高创新效率,强化地区间创新主体合作机制。此外,应在坚持“一国”之本的前提下用好“两制”之利,加快建立完善对接合作机制,推进市场规则、商事制度等改革。最后,要搭建技术资源与制度资源整合的平台,有效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间均质配置和便利流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合作模式的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