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今年11月,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简称“特区所”)即将迎来40岁生日。值此庆典活动来临之际,经济学院特推出“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回顾特区所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的四十载时光。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第十九期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何晓清校友
何晓清,2014年至2017年就读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专业,师从陈安平教授。现就职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任客户经理。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在校期间,何晓清是挑灯夜读的学子,是经常出现在图书馆的泡馆达人,是潜心研究、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求知者。他的成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不去追逐便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便永远只会原地停留。在硕士求学期间,何晓清将学习和科研的压力转为动力,踏踏实实钻研,不断自我提升,埋头苦干。他总结时笑言:“大学是需要学会吃苦的,只有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未来的舞台才会更加广阔”。
做好规划,兼顾实习
谈及如何平衡论文与实习,何晓清认为首先要提前做好规划,把科研要求完成之后再考虑实习。“在这个问题上,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陈安平老师。陈老师十分细心,除了关心我们的学业,他甚至还会为我们安排好外出实习的时间,让我们尽量在研二上学期完成小论文写作”。得遇良师,三生有幸。谈及和陈老师的故事,他说道:“印象最深的是陈老师连论文标点符号使用的准确性都要‘锱铢必较’,这也深深影响了我现在的工作生活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何晓清在学生生涯养成的好习惯,成为了他日后工作生活中的制胜法宝。秉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的态度,何晓清师兄一路披荆斩棘,不断攀向更高的山峰。
遵从内心,勇于选择
谈及学生时代与正式步入社会的区别,何晓清说道:“最大的不同在于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变多,家庭成了心中最重要的地方。”在他看来,从学生到社会人,不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是环境、学习模式与利益关系的转变。学生时代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这种压力更纯粹,基本上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进入社会后的压力则来自于生存,来自于事业、家庭等方方面面,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刚毕业的何晓清也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但他敢于打破壁垒,寻求新的生活。三年前,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在广州的工作,选择回家乡福州生活。
“以前我很反感长辈说的‘在正确的年纪做该做的事’,这种话在我看来完全是‘宿命论’,但当我在广州度过两年时光,发现自己对人生规划仍旧毫无头绪的时候,我决定换个方式生活:联系家乡福州的工作单位,获得面试机会后,穿梭于福州与广州之间,这可能是我毕业后做过最果断也最刺激的一件事。”坚定自己的内心,带着对未来的无畏走自己人生的路,本就难能可贵。
谈及研究生三年的最大收获,何晓清回忆:“在特区所求学,让我学会独立且严谨的思考。现在我的工作需要独立处理客群关系,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为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提供帮助,独立严谨的思考能力让我在各种考验面前能够找到解题的钥匙”。独立思考能力既是解题的法宝,也是无法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秉着“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何晓清始终拥有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决心。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谈及研究生如何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何晓清认为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升成绩。其次是找准自己的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早尝试,多体验,常感悟,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并做好为之奋斗的准备。最后要保持健康的心态,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有其闪光点,能让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才能找到工作的意义。
最后,何晓清为特区所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人才济济的时代,大湾区建设为特区所带来了机遇,同学们能够在大湾区建设的各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奋斗。但是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大湾区建设会吸引更多人才涌入,因此师弟师妹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在湾区发展中寻找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