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今年11月,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简称“特区所”)即将迎来40岁生日。值此庆典活动来临之际,经济学院特推出“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回顾特区所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的四十载时光。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第十三期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朱天运助理教授
朱天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助理教授。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毕业于美国锡拉丘斯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学,同时关注前沿计量方法在城市经济学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兴趣为特征价格模型以及住房需求。工作论文曾在国际会议上宣讲,包括城市经济学协会年会等。
始于机缘,忠于热爱
谈起与经济学的缘分,朱天运老师在本科时期选择经济学专业是一个“机缘巧合”。高中时期,朱老师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拿到了复旦大学的直推名额,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当时最为热门的几个专业之一——经济学作为第一志愿,将比较感兴趣的数学填作第二志愿。最终凭借优秀的面试表现,朱老师被第一志愿顺利录取。正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朱老师与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顾走上硕博之路的初衷,朱老师表示当时想法比较单纯。由于券商、私募基金、投行等各大公司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出国留学是自己的心愿之一,于是选择留学深造。硕士期间,朱老师很快确定了继续读博的目标,“我那时才开始意识到,相比硕士毕业去企业工作,读博之后去高校任教,从事科研工作更吸引我。在决定申请博士以后,我就开始在认真学习之余,准备申请博士的各类材料。”从此,朱老师便扎根在经济学世界中,走上了科研道路。
关于同学们在本科阶段的规划,朱老师强调努力学习和提高绩点的重要性,“高绩点不仅关系到保研、出国留学等,而且对找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如果在本科阶段就明确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志向,朱老师建议可以从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编程三方面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首先要上好学院开设的经济学专业课;在学院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之余,最好还能学习实分析、泛函分析等更高级的数学课程;计算机则至少需要掌握一门可用于数据分析的的编程语言,比如R、python或者MATLAB等”。此外,朱老师强调要用好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对日后读博和就业颇有益处。
上下求索,笃定前行
提到对研究方向的选择,朱天运老师发现自己对城市经济学更感兴趣,便开始深入该领域理论研究。回顾自己确定研究方向的过程,朱老师认为阅读文献是非常必要的,“我从导师论文开始读起,了解他的研究方向,再找其他相关论文进行阅读。具体的研究问题就是在读文献的过程中产生的。”
对于研究生而言,确定研究方向是至关重要的。朱老师提到,经济学领域众多,每个研究方向都十分有趣且富有意义,但博士期间的研究时间有限,往往仅能选择一到两个方向深入探索,因此寻找可操作性较强、成效性较快的方向深入即可。
科研道路上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在此过程中朱天运老师积极寻求着解决办法。“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那是常态,在读博期间,最好的做法是在自己阅读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找导师或者其他教授求助,或可请教授推荐一些方向和论文。”
心怀梦想,路致远方
提起与暨南经院的邂逅,朱天运老师对暨南大学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在接到offer后与院长通过一次电话,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对新入职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以及学院未来的发展计划。总的来说,我们暨大经济学院为新入职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同时有公开透明的晋升制度,是经济学专业博士就业市场中非常理想的雇主”。由于朱天运老师的研究方向与特区所较为接近,便成为了特区所的一份子。
寄语特区所四十周年
谈及加入特区所后的感受,朱天运老师表示,特区所给予了自己很多温暖与帮助,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加入特区所后,所里的同事前辈都对我非常照顾,在生活和科研等方面为我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时值特区所40周年所庆,朱老师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特区所,并希望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为特区所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