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泉:求知,一直在路上 |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

发布者:彭毅发布时间:2022-10-21浏览次数:377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今年11月,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简称特区所)即将迎来40岁生日。值此庆典活动来临之际,经济学院特推出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回顾特区所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的四十载时光。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第十二期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梁文泉副教授

梁文泉,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教授,2015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15年至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主要关注户籍、移民和城市发展。目前已经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等英文期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中文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曾获经济学(季刊)年度最佳论文、第十四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优秀成果一等奖。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2017年,梁文泉老师来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任职。作为青年教师,他勤于思考,活跃于各类学术前沿讲座,有时是主讲人,有时也像学生一样向其他老师虚心求教。梁文泉老师善于思考与提问,经常对学术提出疑惑,对不同观点仍有思量,这成为了他在学术之路上的动力所在。

对于经济学院和特区所举办的各类讲座和学术沙龙,梁文泉老师十分关注:“近几年,学院举办的讲座、研讨会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是件好事。讲座主要是邀请校外专家报告自己的研究,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们接触到前沿研究。”

梁文泉老师认为,开拓视野的同时也需要脚踏实地。他从关心学生发展和知识获取有效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希望通过多样化的学术活动促进师生能力提升:一是开展学术沙龙,鼓励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高自身研究质量;二是开展论文分享讨论会,学习他人的论文,品读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在此基础上,再与校外专家的学术讲座相结合,以此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因材施教,重视思维培养

关于特区所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梁文泉老师认为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一方面是学好基础课程,如中级、高级宏微观和计量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训练是研究生的基本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对现实分析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未来规划安排不同的培养方向。选择业界和从事科研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不同,前者需要获得进入职场的必要证书,相应的实习机会等,后者则需要熟读更多文献,并了解学术前沿。

走出书斋,做扎实有深度的研究

当前世界格局和中国的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港澳台发展也是如此。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梁文泉老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做好科研工作,扎实有深度的研究是根本。世界格局和中国发展不确定性的背后存在哪些确定性的规律?内地的区域经济和港澳台地区在经济、政治和历史等多维度互动是否能够促进发展?利用学术研究理论分析和把握不确定性当中的确定性规律,这是特区所老师和学生的使命。二是走出书斋,走向现实。让自己的研究和现实相结合,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库咨询。

寄语特区所四十周年

最后,时值暨大经济学院特区所成立40周年,梁文泉老师在感慨特区所取得多项成绩的同时,也强调了时代对于特区所提出的新要求。学院和特区所的最大变化是依附于整个时代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进步给学院和特区所带来的要求是院和特区所的最大变化。未来特区所的发展一是要继续进行有深度的前沿的学术研究,二是利用地处湾区的比较优势为大湾区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发出自己的声音。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这是梁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对学生的期盼,也是对特区所未来发展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