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今年11月,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简称“特区所”)即将迎来40岁生日。值此庆典活动来临之际,经济学院特推出“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回顾特区所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的四十载时光。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第十期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王鹏教授
王鹏,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60多项科研项目,完成30多项中央部委、省市政府、统战系统及相关企业的委托调研课题和研究工作,并出版学术专著5部,合著8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回首求学之路
砥砺在心,笃行于微
在考研并不内卷的时代,王鹏教授放弃高薪国企,毅然选择在厦门大学读研,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踏入教学科研之路。回首求学时光,王鹏教授认为,在每一个关键人生分界点选择不同道路,就选择了不同人生,“不必时常抱怨后悔,而应珍惜并走好已选择的路,争取发光发热”。
是否继续攻读博士?这是王鹏教授面临的关键人生分界点之一。硕士毕业之际,在导师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下,王鹏教授开启了通往科研的道路,这段经历也使他逐渐具备了坚韧的意志和不服输的冲劲。“此后尽管碰到再多困难,我都不会自我怀疑,而是坚定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王鹏老师谈及读博的收获时如是说。
结缘特区所
八箱书“白手起家”
2006年,厦大博士毕业的王鹏教授秉持对教学科研的热爱,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不满30岁的他成为了当时特区所最年轻的教师。初来乍到,王鹏教授唯一的财富就是在求学期间积攒的八箱书。依靠这八箱书“白手起家”,他始终保持高昂斗志,潜心科研,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至今,王鹏教授仍奋斗在科研教学一线,“八箱书”精神对学生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学术科研的至高点,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6位同学拿到国家奖学金,1位同学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3位同学获“邓瑞林”奖学金......
挂职经历
发挥所长,服务地方建设发展
在教学科研之余,王鹏教授也积极响应学校帮扶工作,曾作为帮扶队长带队派驻五邑大学,担任五邑大学校长助理、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开展为期两年的帮扶工作。挂职期间,王鹏教授团队与五邑大学深入对接暨南大学教育资源,共享科研信息,提供有效建议,并在2022年初的广东省第一轮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这段挂职经历让王鹏教授对江门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回到广州后仍积极同新一轮帮扶工作队队员保持密切联系,继续推进学校帮扶工作的内涵建设。
王鹏教授注重发挥所学所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他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等社会职务,数百次应邀为中央有关部委等开展干部知识培训、相关研究情况汇报、政策解读等。王鹏教授的调研报告得到中央、省市区主要领导批示,应用类成果分别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委台办等有关部门采用,为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育人之道
指引学生自由成长
指引学生自由成长、成才,是王鹏教授教书育人的质朴心愿,也是他一以贯之的教学之道。不论在学术科研,还是职业规划上,王鹏教授都不会提出过多制约和束缚,他希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王鹏教授时常以“八箱书的故事”勉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勇气。他多次指导学生要把握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努力钻研,学习掌握真本领,拥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抓住每一个人生机遇,做好科学研究。
学生们眼中的王鹏教授随和大方,耐心细致。“我发给王鹏教授的信息和邮件,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收到回复,有时我只请教了一个小问题,王鹏教授都会为我耐心解答。”他的学生如是说。为开阔学生眼界,王鹏教授时常在群里分享一些生活见闻或时事新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寄语特区所40周年
在建所40周年之际,王鹏教授很感谢特区所历任领导和前辈对他的鼓励。他多次说过,特区所的优良传统便是老教授对年轻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为年轻老师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在4-5年的副所长经历中,各位前辈和老师的支持配合是他得到的最宝贵财富。
最后王鹏教授希望特区所能够继续保持特质、发挥优势,做好特区港澳等研究,培养更多栋梁之材,传承好、守护好、建设好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