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 | 特区所首任所长:陈肇斌

发布者:彭毅发布时间:2022-07-07浏览次数:70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今年10月,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简称特区所)即将迎来40岁生日。值此庆典活动来临之际,经济学院特推出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回顾特区所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的四十载时光。

 

“暨南经院特区所40周年系列第一期

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

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前所长

冯邦彦教授撰文回忆恩师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创办人与首任所长

陈肇斌

 

我的导师陈肇斌教授

冯邦彦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简称“特区所”),是经原国家高等教育部批准,创办于1982年,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从事特区经济、开放区经济和港澳台经济的研究机构之一,创办人和首任所长是我的硕士导师陈肇斌教授。在陈肇斌教授的带领下,特区所在创办初期搞得有声有色。

创办初期,陈肇斌教授带领全所研究人员,先后参与了特区筹办、蛇口模式的调查研究,1983年在全国率先开设特区经济课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做出决策开放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特区由于毗邻香港,经济蓬勃发展,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当时国内部分舆论对深圳的发展也提出各种质疑,一些人用旧中国的租界问题评击特区。对此,特区所在陈教授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支持特区经济发展,为特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1984年,特区所编辑出版了《特区经济》一书。

1986年,特区所又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国内首部关于特区经济的教科书《中国特区经济学》。该书从理论上对特区经济的发展给予充分评价和支持,成为全国第一部有关特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专著,不仅为全国高等院校提供了教材,而且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经济特区提供了帮助。其后,特区所先后受国务院特区办委托,主持编写《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之一的《当代中国经济特区》;受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主持编写《广东大百科丛书》的特区经济篇。到80年代末,特区所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从事中国特区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特区所从事的特区经济学科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被评为国务院侨办的重点学科。

特区所教师与参加研讨会部分嘉宾合照

(前排中为赵元浩教授、右三为陈肇斌教授,左三为广东省物价局局长何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其中一个焦点是放开价格,在全国实行价格双轨制,在广东则叫做中间突破、带动两头、形成整体,即从以开放价格为突破口的市场体系入手,推动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这正是我的导师陈肇斌教授最关注的问题。当时,陈肇斌是全国资深的价格问题专家,他积极参了与全国高校物价教学研究会和广东价格学会的筹备工作,并先后担任全国物价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顾问,广东省价格研究会副会长等。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我与隋广军、周运源等跟随陈教授先后参加了多次全国价格理论研讨会,包括1984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物价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同年11月在江苏常州召开的中国价格学会第三次理论讨论会,以及1985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价格研讨会等。会议中,学者们思想开放,就国家的改革路线、策略等展开激烈的讨论,有时晚上,一些北京知名的学者、教授还召集青年学者举办讨论会,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感染了我,开阔了我的思路,使我深切感受到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

这一时期,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展开了初步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价格改革而展开的。1985年,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与其他几位同学收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企业定价的相关文献资料,编辑出版了约30万字的《西方价格理论有关企业定价选编》(内部发行)。当时,我精读了英国学者亚瑟.马歇尔著的《西方企业定价》一书,深受启发,撰写了第一篇学术论文《略论企业的价格决策》,我把它投放到在全国研究价格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价格理论与实践》,结果成功地被录用,于该期刊1985年第4期发表,这是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后来还获得了广东省价格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四等奖。

在此期间,陈肇斌教授建议我与他合作撰写一本反映当时我国价格改革现状的教科书。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全书的大纲,包括价格基础理论、价格体系、价格体制、国家定价、企业定价以及国际价值和价格等五部分,共17章。陈老师撰写了该书的导言,我则撰写了全书的主体部分。陈老师修订了全书。198812月,在陈老师的安排下,这本定名为《社会主义价格学概论》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万字。为了撰写这本教科书,我在前后约一年时间内翻阅了当时主要的有关价格理论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得到了陈老师的悉心指导。现在回想起来,该书的完成,为我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陈肇斌教授与冯邦彦的合著

与此同时,在陈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也展开关于经济特区问题的研究。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是全国最早一批成立的特区与港澳经济的研究机构,作为该机构的创办者和首任所长,陈肇斌教授积极致力于特区经济的研究。当时,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的建设正热火朝天,陈教授结合调研课题带领特区所的青年教师和我们研究生前往考察。在陈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多次实地考察了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对特区的最早发展有了亲身的感受和较深入的认识。我们还进入罗湖海关里的免税区去考察免税商品的价格情况。在广东的三个经济特区中,已经明显看出深圳是远远走在前头,珠海相对落后,汕头特区则因为规模太小起步维艰。

早期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

当时,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在全国率先开设“特区经济”课程,并编著出版了全国第一本《中国特区经济学》教科书, 营销海内外, 备受瞩目。1984年,在陈教授的倡议下,特区所创办了《特区与港澳经济》杂志。1985年,特区港澳经济所举办关于香港经济发展前景的大型研讨会,邀请广东及香港知名学者参会,我们负责接待。这期间,我在参加相关研究会的同时,也撰写了几篇关于经济特区的论文,包括《中国经济特区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中国经济特区学术研究会观点综述》(《港澳经济》1986年第11期)、《经济特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对策》(《特区与港澳经济》1987年第1期)、《暨南大学讨论中国经济特区体制改革问题》(《经济学动态》1987年第2期)。这些研究和活动,使我对特区经济和香港经济有了初步的认识,奠定了日后去香港工作的基础。这一时期,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研究所在陈肇斌教授的统领下,致力中国经济特区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它在当时所作的贡献至今不应被人们遗忘!

1987年,陈肇斌教授因年满65岁,从所长一职退下。陈肇斌教授作为一位国内著名的学者,儒雅有风度、为人内敛、低调,学识渊博,对学生的教诲孜孜不倦。陈教授退任后仍然积极致力特区经济、开发区经济的研究。1988年中央宣布沿海14个城市对外开放后,陈教授不辞辛劳,奔走于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开展调查研究。其后,更积极参与筹建中国开放城市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沿海开放地区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并兼任研究会主办的《开放地区研究》杂志主编。同时,陈教授又筹组广东粤港经济关系促进协会,出任会长。不幸的是,1993528日,陈肇斌教授因工作过于劳累引致心脏病发作,不幸逝世,享年71岁。

值此特区所成立40周年之际,特撰写此短文,以纪念我的导师和特区所创办人陈肇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