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 | 经济波动与增长2022春季研讨会

发布者:余璐尧发布时间:2022-05-11浏览次数:862


58日,“经济波动与增长2022春季研讨会”于线上举行。本次研讨会有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共6位报告人在会议上宣讲论文,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王彬老师主持会议。延续该会议的一贯传统,与会学者对入选文章进行深入剖析、犀利点评及激烈讨论。会议希望通过高标准、建设性、专业性的点评和讨论,帮助宏观经济学者打磨出更高质量的论文。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教授致开幕辞时表示,本研讨会是国内目前最具活力与激情的高质量研讨会之一。暨南大学经济学科十分重视宏观经济和宏观金融发展方向,该领域的研究团队不断壮大,未来学院将继续支持此类高质量学术活动的开展,为经济学者构建深入交流的平台。


接下来,研讨会的汇报环节开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王玮老师主持第一场汇报。


《财政分权、纵向产业结构与经济“脱实向虚”》

宣讲人:刘定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刘定老师针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现象,从财政分权视角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解释。在两地区开放宏观动态模型中,引入多级政府和上下游纵向产业结构,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扭曲政府投资效果,改变实体与虚拟投资收益率差额,引致企业投资需求结构失衡,进而导致“脱实向虚”现象。纵向产业结构通过削弱政策溢出效应,降低中央和上游地区政府投资负向冲击对虚拟经济的抑制作用,加剧财政分权的“脱实向虚”效应。同时,下游企业垄断力量会使得政策溢出效应缓解企业投资需求结构失衡程度,进而削弱财政分权对下游地区政府投资冲击影响的扭曲作用。

汇报后,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的周上尧老师对本篇文章做点评。周老师认为该篇文章没有设定虚拟产业,企业没有投资决策设定,建议加入微观机制让企业有投资组合决策。针对财政分权在此仅为一个影响因素,可以考虑让其内生化。

随后,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赵扶扬老师点评本文。赵老师在研究动机上提出为什么要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入手的问题,同时认为该文章实证部分不够清晰,与核心观点联系不够紧密。此外,赵老师提出可以在模型中更加清晰地描述财政分权如何内生的导致虚拟部门的回报率变化。


Dynamic Production Networks with Cascading Failures

宣讲人:傅春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傅春杨老师用了一个具有投入产出联系、不完全竞争和外部规模经济以及企业进入和退出的特征的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发现投入产出联系与企业进入和退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弹性劳动力供应渠道放大了生产率冲击。基本校准表明,在此情况下,产出的波动会增加30%

汇报后,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余昌华对文章进行点评。余老师指出文章中的企业进入成本在每一期都存在,这个与其他的企业进入退出文献中企业只支付一次进入费用的情况不太一致。另外,余老师建议可在文中增加模型对动态的描述。

随后,来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杭静老师点评文章。杭老师提出,采用加总函数不能测度冲击具体来自于哪里,此外也可以在文章数值的部分可以引入二阶矩。


Going Green with Inadequately Supervised Playgroundsfor Local Governments

宣讲人:王玉琴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环境政策的反应是否以及如何在地方政府缺乏监督的财政灵活性时影响这些政策的成本效益。论文发现加强环境政策会减少预算内税收,并鼓励中国地方政府增加发行更灵活但透明度较低的预算外债务以抵消 GDP 下降。然而,这些债务的不透明性增加了长期经济风险。相反,其他风险较小的预算外工具基本未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行动计划下这种额外灵活性的社会成本与地方官员感到获得晋升的紧迫性和历史上对债务的依赖密切相关。在报告过程中,许志伟老师提出在2013年后政府官员的考核中也纳入环保指标,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的代理问题可能就减弱了。

汇报后,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的李泽昊老师点评此文章,李老师认为文章的整体架构非常完整,此外可以进一步讨论政策如何影响投资、消费、就业等其他经济指标。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贾盾老师对文章做出点评。贾老师肯定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在原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模型,用以描述文章讨论的问题。


研讨会第二场于下午14:00开始,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王子健老师主持第二场汇报。


《央行担保品政策、企业投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宣讲人:邓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论文考察了我国央行基于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创设了央行担保品框架,首次将AAA 级公司信用类债券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本文以央行担保品框架的创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7 年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的公司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从企业投资的视角考察了央行担保品政策能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央行担保品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实体投资并有效抑制了企业的金融投资,发挥了日益增强的“脱虚返实”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央行担保品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方式发挥作用,促使企业增加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类实体投资,减少投机性长期金融投资,起到了优化投资结构的作用,并提升了企业投资绩效;除此之外,央行担保品政策能更有效地改善民营企业和规模较小企业的投资,发挥结构性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央行担保品政策能从“量”和“质”两方面改善企业投资,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汇报后,来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林智韬老师做出点评。他提出可以分别讨论不同企业,以及把SLFMLF分开讨论。林老师还认为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货币政策状态的投资行为存在非对称性,并且可能因为增加了公司债券担保贷款获得央行的流动性而减少在大银行的贷款。

随后来自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李润梁老师点评文章,提出可以从央行为小企业的风险承担做背书来讨论。


The Regime-Switching Policy for the RMB

宣讲人:陈思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政策遵循“两支柱”原则,市场支柱反映外汇市场状况,篮子支柱稳定人民币指数。作者用了一个包含马尔可夫机制转换的动态模型来估计人民币政策的机制转换的宏观经济后果。定量研究表明,与常数系数规则相比,在理性预期框架下,转变政策机制会导致人民币汇率更加波动。货币当局在使用反周期因素来抵消市场的顺周期性时应该谨慎,因为这一政策会触发理性参与者的反应。

汇报后,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欧声亮老师和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的阚晨老师点评了文章。


How do Workers Learn? Theory and Evidence on the Roots of Lifecycle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宣讲人:马啸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文章主要研究员工学习的来源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在职人力资本积累。作者使用德国和美国的详细工人资格数据证明,内部学习(通过同事学习)随着工人经验的增加而减少,而外部学习(在职培训)在工人经验中呈倒U形,并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来阐明这个发现。作者将这种两种学习机制嵌入到定量的BurdettMortensen搜索框架中,在该框架中,企业和员工共同为学习投资提供资金。模型均衡复制了我们的经验生命周期结果,以及文献中关于企业匹配和同事素质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的几个关键发现。

汇报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何超老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何超老师对文章采用的数据是横截面数据还是生命周期数据提出商榷。

随后,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王文雅点评了文章,王老师认为文章应该清晰定义外部培训,文章采用MBA作为外部培训的例子不太合适,因为企业并不会因为员工进修MBA而提供资金帮助。


最后,来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岩老师对夏季暑期学校进行宣讲介绍,本次研讨会顺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