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任轨教师简介 ★
刘晓玉,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统计系,2020年3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师从向黎明教授,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任博士后。研究领域:生存分析,贝叶斯估计等。已在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篇。
求学漫漫,贵在坚持
高中时期,刘晓玉老师便发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分,大学本科时开始与统计学邂逅。回顾本科生涯,刘老师认为并不是特别完美。由于渴望精神和经济上的独立,刘老师在大一时打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把统计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打扎实,后来她花费了很大的努力去弥补消化那些知识。
在良师益友的鼓励下,刘老师来到异国他乡,走上硕博之路。本科毕业时,刘晓玉老师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不够将统计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晋升空间也相对较小,于是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念头——前往新加坡求学。
“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坚持。”对于刘晓玉老师来说,前往新加坡攻读硕博并不容易。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初读硕士导致整个人没有目的性。面对这些困境,刘老师一直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走一走,说不定就好了,同时博士生导师也不断鼓励她继续坚持。刘老师说,“通过自我调节,我发现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先走出第一步,再走第二步、第三步,慢慢会探索出一条路径,达到最终目的。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在求学生涯中,刘晓玉老师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支持和鼓励,正因如此她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畏。同时她认为,教师是一个可以和年轻人始终保持沟通的职业,因此在博士毕业后,刘老师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来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刘老师想把这句励志名言送给大家,提醒同学们认真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目标,一路向前。
对于教师生涯的规划和展望,刘老师将自己的工作分为两部分:科研和教学。刘老师提到,“在科研方面,希望能做出更有意义的成果。在教学方面,我希望能够承担起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教书育人,带给同学们需要的知识,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这是我对自己的期待。”
谆谆教诲,经验分享
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刘老师有诸多经验与同学们分享。初入大学,刘老师建议同学们先明确的目标,思考清楚未来的方向,做好时间规划。如果计划升学做研究,现阶段就需要潜心学习;如果有直接就业的打算,可以在大学适当锻炼综合能力,比如说社交、统筹,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多去挖掘一些实习等。
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兴趣,刘老师这样说,“从实际中感知自己的专业,可能会对大家建立兴趣有一些帮助,就好比你站在门外的时候,从门外往里看,你看不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无聊。但如果你一旦走进这个门,就会发现,好像还挺有意思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这个样子的。你一直在门外主观想象门里面的东西会很无聊,但当你走进门内去切身体会,就会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例如统计学专业,同学们可以多去阅读一些专业相关的公众号文章,例如“狗熊会”公众号。有些人认为统计无趣,是因为将他看成是脱离现实的知识。而一旦深入了解,大家会发现统计是非常实用的学科。它不仅是死板的定理推导,更是对解决实际问题颇有裨益的万能工具。”
对于统计学专业,刘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她认为统计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很强的就业优势。统计学子的职业路径也比较多元,可以去做数据分析;如果在统计的基础上对编程很感兴趣,也可以自学数据库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计算机知识,去做后台;如果对经济比较感兴趣,也可以做精算师。总之统计学提供了各方面通用的知识。如果想要升学读研,还可以选择统计的一些交叉学科,比如大数据、经济、医药等,不用局限在一个小方向上。
对于未来希望继续读研深造的同学,刘老师建议先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基础,比如统计推断、多元分析、随机过程、时间序列等基本知识一定要学透。攻读硕博与读本科不同,本科很多事课程设置相对浅显,只是简单的让你了解统计学科的用处。但是为什么这么做?有哪些弊端?以及后续如何改进?这些更深入的问题就是硕博阶段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时间管理上,刘老师也有自己的小技巧。一是量化,把工作细分为小部分,为每个部分安排合理的时间,分配好时间后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是克服手机的影响,现在有很多APP可以限制使用手机,强制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不看手机,专注工作。
对于如何排解压力,刘老师认为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她经常长跑锻炼,在跑步中感受自由,同时建议同学们参与打羽毛球等团队合作的运动,在运动时通过与朋友同学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开解和帮助。
走进生活,丰富多彩
与以往的刻板印象不同,刘老师的日常生活十分丰富。在学术之余,她也喜欢看一些平台上的优质视频,刘老师说:“心里有光,哪里都美,只要你有发现美的眼睛,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刘老师也会在闲暇时间读书,在她眼中,读书能够最大程度扩展视野,感悟不同的人生。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刘老师读了许多书,每次读书时,她便感觉自己在经历全新的人生,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迪。通过读书可以实现自我调节,有时候自我调节比寻求他人帮助更重要。其次,读书会让人平静下来接受新知识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现在信息获取渠道与速度都与以往不同,有时人们会不加思索地将及时获取的碎片化信息迅速内化成自己的观点,但其实这并不是自己的想法,而只是被灌输了;然而通过阅读形成的想法能够使自己冷静下来,保留自己的判断。
很多人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刘老师建议同学们广泛阅读名著,比如《呐喊》、《红与黑》、《四世同堂》、《飘》,还有旅美作家林达写的《历史深处的忧虑》等。在书目的选择上,由于阅历限制,同学们可能没办法读懂一些深奥的书籍,也没办法接收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因此刘老师希望同学们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开始阅读,随着阅历和时间的沉淀积累,大家可以陆续开始涉猎一些有深层内涵的书籍。
在生活中,刘老师将自己的母亲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她的母亲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在三十多岁才开始接触医学,并考取医师证等各种资格证,去其他地方求学,去各种医学院精修。学医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尚且不易,而她的母亲在而立之年却依然坚持医学并学有所成,同时还学习了中医、小儿推拿等知识。刘老师说:“母亲的求知欲非常强。受到母亲的激励,我才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始终保持好奇,保持热爱,持之以恒”。
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刘晓玉老师坚持不懈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始终未变。一路上有良师益友同行,刘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和科研中,自己也会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继续书写自己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