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嘉宾老师在专访中提出,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社会融合取决于流入地政府以及城市人口的态度。同时,我们需要关注一系列关于农民工群体去向的问题:我国当前城镇化趋势如何?农民工群体的规模会继续扩大吗?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
《暨南乡村谈》:外出务工还是回乡发展?本期嘉宾杨森平和韩嘉玲老师在专访中提出,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社会融合取决于流入地政府以及城市人口的态度。同时,我们需要关注一系列关于农民工群体去向的问题:我国当前城镇化趋势如何?农民工群体的规模会继续扩大吗?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
Q1: 中国的春运可以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您认为未来农民工的规模会继续扩大吗?为什么?
韩嘉玲:春运期间,人山人海的景象是非常壮观的。在很长时间内,一票难求的现象一直是我国春运里特别大的一个问题,因此也衍生了我国南方特有的春运现象——摩托车大军铁骑返乡团。农民工从珠三角出发回到自己的家乡,如广西、贵州、云南和湖南等地。
杨森平: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我估计还会继续增加。中国社科院2020年发布的一份关于人口与就业的报告中说明,我们国家在2035年城镇化大概要提高1.053%,那么大概将有1.6亿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想这种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局面可能暂时还不会改变。
Q2: 如何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杨森平:一方面要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政府应该加大就业的培训。另外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加强培训,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
Q3: 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情况如何?影响社会融合的因素有哪些?
韩嘉玲:流动人口的城市化或者是新市民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流入地政府以及城市人口的态度。
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包容接受程度怎么样,在公共政策里,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入户,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没有做好?我认为流入地政府只有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工作中,认识到不能以户籍人口界定本地人,而是以常住人口界定本地人,政府有这样的认识,流动人口的融入才会更容易。
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城市人口怎么看待和接纳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当我做农民工子女的课题时就常常碰到这种现象,有很多的朋友非常愿意捐助、资助农民工的子女,或者是倡导鼓励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政策。可是当他们面对“能否容许农民工的子女跟你的孩子同桌?”这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时,就犹豫了。所以我不清楚城市人口能否打开这种心结。
韩嘉玲: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在国家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我认为未来在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里,流入地政府应更多地从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面,回馈农民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
杨森平
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暨南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广东省委会委员;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特聘研究员;广东省税务研究会副会长;第一届广东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理论研究会员会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委员、省委监察委员会委员;民建广东省委理论研究会主任;民建广东省委参政议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暨南大学主委。
研究领域:财税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税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电子邮箱:tyangsp@jnu.edu.cn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重大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9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管理评论》《国际税收》等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2015年、2020年获“民建全国先进会员”称号,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4年获民建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获广东省政协“优秀委员”称号。
韩嘉玲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研究领域:农村发展、农村教育、人口迁徙、社会发展等。
她因在扶贫领域研究及实践中的突出成绩,获得2004年中国消除贫困奖科研奖。
政策成果汇总:
韩嘉玲:农村小规模学校蝶变与探索的中国经验
跨国“婚姻”在农村:关注外籍女性配偶的长期居留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