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经院智库人物系列 | 杨森平:扎根实践,做有思想的建言者

发布者:余璐尧发布时间:2021-07-03浏览次数:581



杨森平


智库人物简介

杨森平,暨南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广东省委会委员;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特聘研究员;广东省税务研究会副会长;第一届广东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理论研究会员会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委员、省委监察委员会委员;民建广东省委理论研究会主任;民建广东省委参政议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暨南大学主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经理论与政策、税收征管与稽查和社会保障制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重大课题1项、国务院研究室委托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厅局级课题9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出版专著1,教材3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2015年、2020年获“民建全国先进会员”称号,2017-2020年连续4年获民建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获广东省政协“优秀委员”称号。


扎根实践,做有思想的建言者

杨森平老师是同学们学习上的优秀榜样、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身兼数职的他热心社会服务、扎根实践、积极参与社会调研,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辞辛劳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扎根实践,积极调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中、坐在办公桌前,而是要深入群众中间,了解真实的基层情况,拿到一手的调查资料。


杨森平老师参加“学党史、学会史、送健康“义诊活动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杨森平老师的朋友圈都记录着他在各地的见闻。熟悉杨老师的同学都了解,他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还经常外出投身调研、走访、开会等各类活动,这些实践中的所见所闻都是他教学和科研的锦囊。

陈昱同学对此深有体会:“在课堂上,杨老师很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税收管理的课堂上,他给我们介绍广州南沙区关于事先裁定的创新案例、深圳率先使用区块链发票以提高征管水平、深圳大族激光打印等等。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技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常常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谈及自身参与社会服务、调研的心态时,杨森平老师引用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来概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杨老师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学者、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其教学科研、参政议政等工作有许多体会和感受都源于此类活动,他深感这些都是相互促进的。未来期望通过这些活动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同时也能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言资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政议政,热心服务

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杨森平老师没有将宝贵的学术成果束之高阁,而是将生活中得来的理论知识加以总结、概括,结合当下社会现状,转化成独到的见解,再次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提案和座谈会,见证了他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足迹。

金融高质量服务小微企业、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至关重要。早在2013年,针对广东省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杨老师提出了“用纳税信用等级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建议”。提案一出就得到了广东省金融办的高度重视,该举措在招商银行开始试点后逐步在其他商业银行推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2015年,杨森平老师同广东省政协前往清远、韶关的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调研,他发现,在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还存在一定“因学返贫”的风险,需要各级政府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已脱贫的,低收入家庭,不因子女上学而返贫。于是在《关于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对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户籍并在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受完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每生每年10000元,资助周期为本专科就读期间。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少数民族家庭“因学返贫、因学致贫”问题。

2020616日,在广东省政府召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民营经济十条”)座谈会上,杨老师谈到,为保证市场经济各种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政策措施》不应过于强调民营经济,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人员的高度肯定。2021年广东省两会上,杨老师提交了《关于借鉴江浙经验大力推动强县行动,促进广东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提案》和《关于完善我省“限摩规电”管理模式的提案》,提出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和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社会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是杨森平老师多年来参政议政,热心社会服务的目标。他认为,目前国家前所未有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育质量,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高校学术研究提供优越环境,相应地,高校教师也应当将自己的学识回馈社会、造福人民。

智库建设为高校和社会搭建了一座桥梁,不仅有利于为高校的学术研究提供广泛的资料和素材,也有利于将高校研究成果输送到社会各界,提供给决策者和民众予以参谋和启发,为新时代共和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严谨治学,言传身教

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杨森平老师认为,撰写提案必须做到“三有”,即“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其中“有情况”是前提,是指有事实、有数据、有实例、有对比等信息支撑。他以自身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告诉学生做学问不得有半点虚假。

杨老师从不会满足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积累,总是会抽出时间学习新的研究方法。杨老师的学生陈丽敏同学感叹:“老师博物洽闻、见多识广,他的办公室书桌上总是在不断更新学习资料,StataPython……”

为了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保持旺盛的学术精力,杨森平老师组织同学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鼓励大家在会上汇报近期学术成果和进展,促进师门大家庭形成交流互助、资源共享的学习氛围。每期读书会上,与会人员均踊跃发言,对汇报人介绍的内容进行提问和拓展,众人以思想之柴,点燃学术之火。


杨森平老师与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