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平: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谈如何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

发布者:余璐尧发布时间:2021-06-17浏览次数:101

背景材料:

近日,广东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该意见作为服务广东就业大局的重要政策之一,对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具有关键引领作用。

新闻链接: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有鉴于此,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进行政策解读,为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贡献学者力量。


请问《意见》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目前这一意见的出台是否具有紧迫性?

杨森平:广东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广州、深圳“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聚焦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破除妨碍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此背景来看,出台《意见》有其现实的紧迫性。


目前,广东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现状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杨森平:粤港澳大湾区在自身发展基础和战略红利的刺激下,人才吸引力强,当前处于人才净流入的状态。总体来看普通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加上去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市中,就业压力最大的是深圳、广州和珠海。而就业景气度最好的是中山和惠州,在湾区内部人力资源错配的现象较为突出。根据智联招聘相关数据显示,湾区的招聘需求中,专业服务、贸易、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用人需求较多,但流入的人才中制造业、服务业的人才却占比较高。另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缺口还比较大。此种人才错配和不足的情况未来将会影响湾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意见》要求我们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广州、深圳“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随着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加速,广州和深圳是否会对周边地区(特别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进一步产生“虹吸效应”?该意见能否有效缓解这一现象?

杨森平:这一现象短期内很难缓解,我国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人口将继续集中,向超大特大城市集中、向城市群都市圈集中。但是国家提出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今后超大特大城市的任务是优化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因而广州和深圳也是如此,“双城”向外辐射、带动、延伸,以此逻辑,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双城”的开发建设方式要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产业、公共服务资源要向外疏解,从交通、社区、生态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以及以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故长期来看“双城”优化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又会反哺周边地区(特别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有效地减少“虹吸效应”。


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等措施,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农村“本地化”人才的流出以及降低大学生返乡的吸引力,导致农村人才“空心化”?

杨森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等措施,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能较好地解决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这一政策不会加剧农村“本地化“人才流出和农村人才”空心化“,因为以市场化为主导,农村“本地化“人才流出本身就是市场化行为,这些政策不出台这些人同样会流出,只不过这一政策让其能够更好地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


大学生返乡我想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主要要厘清大学生返回农村做什么?农村能给他们发展空间吗?有空间这些刚走出校园的青年学子有能力发展吗?我想鼓励有见识有专长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可能更现实。媒体宣传的极少数回乡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全面推广的价值。倒不如让农村大学生毕业先在城市就业工作,增长了经验和见识,将来有情怀有能力再回到农村去开创一篇天地或许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来源: 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