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中国高校近几年来的扩招规模逐步扩大;今年,我国教育部再度提出扩大硕士和专升本招生规模,其中硕士招生规模比去年增加了18.9万人,专升本规模增加了32.2万人。
近期各大高校陆续迎来开学季, 为了让新生按时入住新宿舍,不少高校在扩招的同时进行了校舍调整,也因此出现了短期内校舍供应不足的问题。对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
“高校扩招是符合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现状的。”冯帅章告诉记者,“首先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从短期来看,就业市场需求下滑,而高校扩招短期内可以推迟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从中长期来看,扩招是国家投资人力资本的表现,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可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冯帅章还指出,因为扩招而造成校舍不足、设施紧张等短期问题,只是高校扩招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具体难点,需要各大高校通过增加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来解决。
对话冯帅章:
高校扩招应适度 挖掘自身管理潜力
广州日报:高校扩招应考虑哪些因素?怎样的师生比、校舍比才是合适的?
冯帅章:对于校舍、硬件配套设施等具体问题,高校在扩招时当然需要考虑相关情况,结合自身的校舍或者教学资源来进行合理配置。但是我觉得不存在一个标准的比率或者标准,因为不同学院、专业的师生比差别很大,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应该考虑的是培养质量的变化。如果师资和校舍条件可能严重影响培养质量,那就意味着扩招规模可能过度了。
另一方面,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扩招计划的时候,不仅应该考虑供给方面的因素,比如老师数量、校舍数量等;更应该考虑需求方面的因素,考虑扩招的专业是否符合未来就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像互联网、养老、人工智能、儿童教育等未来有广阔前景的专业方向,就可以大规模进行结构性扩招。所以扩招所涉及的资源分配问题,理论上是存在一个最佳的扩招规模和扩招结构的。
广州日报:对于高校扩招带来的校舍不足、资源不足等短期问题,你认为应当怎么解决?
冯帅章:首先,高校一定要加大投入。扩招相当于一种增加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未来是有回报的,但是现在需要先投入。在校舍方面如果能加大投入,是可以通过新建校舍或租赁等方式解决的。
其次,高校要调整改进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如今我们的高校管理应该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比如校舍不足问题,其实并不一定是物理空间不够,只要分配好有限资源,在空间利用这方面,高校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再比如,高校在分配宿舍时,可以不仅仅考虑学生的专业或年级,而是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等具体条件考虑进去。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高校可以允许他们在外租房,从而将校舍留给更需要的学生。当然,这就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此外,高校也可以考虑各种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宿舍问题。比如拉动校企合作,让学生因地制宜在周边企业进行学习或者走读,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好途径。当然,即使通过上面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应对,校舍问题还是会构成大规模扩招的一个限制条件,所以扩招还是要适度,要特别注意扩招的结构问题,用好扩招额度。
广州日报:疫情下出现的“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能否成为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等短期问题的一个途径?
冯帅章:网课确实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未来应该会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但是现阶段对于高校来说,我认为暂时还不能成为主要的授课方式,而只能作为一个补充。面对面上课的方式还是更有优势,尤其是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他们在家上网课的环境可能没那么好,并且课后也会缺少互动。学校的物理空间提供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高质量交流的可能,这是目前通过互联网无法实现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