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宝剑:集聚湾区资源 探路城乡融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2发布时间:2021-02-28浏览次数:120

 



 ■谢宝剑。

专|家|简|介


谢宝剑,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港澳经济与粤港澳合作。


受冷空气的影响,佛山这几天寒意料峭。但在被誉为南海下一个“千灯湖”的三龙湾南海片区,随处能感受到蓬勃而发的态势。南海新交通的轨道已经架好,年底前将进行调试;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季华实验室也已经封顶,正式揭开面纱指日可待;旁边的工地也在趁着好天气赶着施工,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谢宝剑看来,三龙湾南海片区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南海区东部,与广州南站一桥互联。而广州南站是粤港澳大湾区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南海可以把三龙湾南海片区当成推进城乡融合的“桥头堡”,对接广深优质资源,承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加快城乡融合改革发展的步伐。


谢宝剑身在广州,却与佛山有着不解之缘。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本科是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读的。参加工作之后,也经常到佛山进行专题调研和学术交流。南海如何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谢宝剑看来,南海要把握好湾区一极的区位优势、理顺体制机制、整合改革有利要素、对接广深优质资源;同时要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思想大解放,改革再出发,南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努力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


城乡融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记者: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港澳经济与粤港澳合作。如何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角度,看待此次南海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谢宝剑:从空间格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三极联动,即广佛一极、深港一极和珠澳一极,南海是其中广佛一极的重要支撑。广佛同城南海先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质量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海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格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发挥广佛极点核心区位优势的重要支撑。


城乡融合本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珠三角九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


这是城乡融合的功能定位。正是基于这种功能定位,南海要做好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乡的集约发展。城乡集约发展了,再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水平,包括软硬基础设施,比如乡村道路、通信网络等。同时要因地制宜推进城中村改造、村级工业园改造、园区软件环境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南海要体现出“再出发”的担当,在湾区建设中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记者:在您看来,南海“城乡融合”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谢宝剑:南海推进城乡融合,首先要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其次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一体化,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变“城

城乡

乡”的局面;最终通过城乡融合,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南海的区位优势。过去我们讲广佛同城、南海先行,南海的黄金发展区域在千灯湖一带。那么未来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背景下,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广州深圳双城联动的背景下,要重视广州南站枢纽的作用。南站是“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布局中重要的节点和枢纽,南海一定要在挨近南站的地方有所作为,像现在的三龙湾南海片区,创造条件建设精品“新城”,通过“新城”尽快将南海接入全国高铁网络,集聚来自整个湾区乃至全国的高端要素。


南海城乡融合发展,要纳入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去考虑。尤其是在国内大循环中,要凸显广佛同城示范带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要发挥好三龙湾南海片区的时空优势,对接好广州和深圳,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把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和政策权限“落地落实落细”


记者:南海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放眼全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成员来高标准定位,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对此您怎么看?


谢宝剑: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的节点城市,南海又是佛山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南海发展的基础比较好,无论是产业发展、人口素质以及城乡融合的状况,南海都有鲜明的优势。


南海有很显着的区位优势,是广佛一极中的重要抓手,地理位置毗邻广州南站,可以汇聚全国的资源。南海有很多创新的基因和经验,可以很好地复制和推广全国各个先进地区尤其是自贸区的创新举措。南海还有很多千亿级的产业平台,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基础雄厚,可以做很好的实验。


而在乡村振兴方面,南海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西樵在保留原有养殖业桑基鱼塘做法的基础上,活化传统的桑基鱼塘方式,建成了农业公园。


记者:南海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利用“允许直接复制省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优先支持实验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等政策利好,将其转化为南海推动实验区建设的具体行动?


谢宝剑: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以及珠海横琴等地先行一步,南海也可以借鉴复制他们一些成功的经验。


我认为首先要从优化体制上作文章,比如简化项目审批权限。项目落地,南沙是怎么做的?它就是“一枚公章盖到底”,一门式一站式服务。深圳的人才落户“秒批”政策,通过AI人工智能推送相关配套信息等。这些都是可以推广借鉴的。在这些方面,南海有很好的基础,在电子政务、部门信息化以及在营商环境的建设上,都有着不错的水平和条件,非常具有优势。


借鉴经验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首先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比如在土地资源使用方面、在投融资的便利化方面,我们有哪些不足;然后再进行对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南海要把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和政策权限“落地落实落细”,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简政强镇,权限要逐级下放,特别是在镇街一级,要激发镇街的动能和活力,给镇街授权扩权,让镇街的产业平台能真正面向市场主体,面向城乡融合发展。


借力湾区创新资源赋能南海产业升级


记者:南海如何发挥民营经济活跃、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优势,补短板锻长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谢宝剑:南海有很多基础优势,比如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链关联性比较强。南海也面临着一些短板,比如传统产业结构偏重,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那么如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我觉得要充分借力借助湾区资源,比如将深圳的高新科技、广州的创新成果引入南海,为南海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深圳现在大力发展的5G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都可以为南海的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在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方面,使用机器人作业、实现装备制造的数字化等,都能对高端服务业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南海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于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新的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包括生产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南海要和湾区中其他地方的产业实现联动和互补,同时发展教育、医疗等产业,推动其产生新的发展格局。


此外,要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城乡融合,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特色来发展,比如南海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南海有很多特色文化和美食。如何发挥利用好这些文化软实力,让他们在城乡融合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作用,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激发企业家精神理顺体制机制


记者:您认为当前南海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最大的难点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谢宝剑:南海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第一个难点在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传统制造业小富即安,没有做强做大的愿望。民营企业的“创二代”,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总体水平,与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第二,南海吸引人才的力度和人才政策支撑上有待加强。第三,如何解决南海城乡发展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从过去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今天城乡融合发展所遇到的比如村改居、股权固化问题等,这些涉及到村民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第四,南海还面临着在招商引资上产业平台功能定位不清晰的问题,由此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进而产生内耗。怎样增强统筹协调功能,做好定位,这也很关键。南海要理顺区和镇街各平台之间的关系,争取省市更大力度的支持,理顺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最后一个就是“改革权限”问题。这些权限如何去争取,以及争取到之后如何更好落地,这值得思考。


南海未来的发展,一是要重新激发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吸引全国全省全市的优势项目到南海来,加强内外市场之间的竞争。通过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倒逼南海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制度优势,结合南海的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南海的城乡融合的路子,形成可推广和复制的经验,比如村级工业园改造、传统老旧市场和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自建房的历史遗留问题等,探索一套可行的办法。


最后就是要理顺体制机制,把改革试验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推动,南海才能建设好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珠江时报记者谢轲

来源:珠江时报20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