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商科百年系列活动】 《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在我院举行

发布者:余璐尧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次数:112

为庆祝暨南商科创设100周年,915日,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等全国50多个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参会。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的区域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新时代我国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创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等问题展开思想交锋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我国区域发展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兼顾高质量与高速增长、实现持续快速有质量的增长、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以及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刘少波院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在中美贸易战中,区域经济增长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外部冲击的强度和区域经济的韧性,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根据区域类型的不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

暨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覃成林教授提交了题为“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分析”的论文,从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新型产业结构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发展格局变化四个方面对东部地区发展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以高质量为导向,同时构划以“多极网络化”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作了题为“基于创新联系的城市网络特征研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的主题报告,运用专利合作数据建立城市创新联系网络识别粤港澳地区创新联系特征,发现粤港澳地区城市创新联系在逐渐增强,但紧密度与硅谷相比仍有差距,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广深两地位于中心位置,且在创新网络中影响力最大。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贾善铭博士作了题为“非均质空间视角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主题报告。与会学者还就区域经济转型和升级、第三次转型与前两次转型的区别我国工业化的空间演进和工地基地的识别、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名词的概念等进行了阐释,并就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区域关系重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做了明确的部署,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共同承办。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协助举办。

                                                                                                                                                           (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