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5月份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发布者:余璐尧发布时间:2017-06-06浏览次数:1198

      2017年5月,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举办了4场学术讲座,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其仔研究员、《世界经济》编辑部宋志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陆方文副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John Kennan教授、北京大学杨汝岱副教授主讲。

      5月19日,张其仔研究员以“关于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构建问题:《中国工业经济》的经验与设想”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认为,《中国工业经济》为本土理论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了开放、多元、共享的机制建设。具体来说,开放体现在选题、数据、编辑和平台的开放,选题开放在于不确定重点选题,数据开放在于成果的可复制及数据和程序的可利用,编辑开放,工作流程管理的完善,平台开放在于下载免费;在多元上,提倡多元的研究范式(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共享上,以作者为本,服务读者并与作者共享发展。张其仔比较了中国台湾理论本土化策略,对《中国工业经济》实现中国经济理论的本土化作了进一步的构想与反思。

      宋志刚副主任以“世界经济研究中的一些新选题”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指出,论文选题没有禁区,但要确保所撰写的每一个字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宋志刚说,做学术研究不容易,论文发表更加难,所以每次投稿都要倍加珍惜,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投稿前,要尽量减少硬伤,如表与正文不一致;文章要尽可能简洁,处处为读者着想,方便读者阅读,但是简洁的前提是要把问题讲清楚,表达要准确,好文章可以不限篇幅。至于说编辑所期待的文章,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以异质性为突破口,上升为一般理论;其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再者,选题可以高大上但表述要老少皆宜。

      5月23日,陆方文副教授以“随机实地实验:方法和文献”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指出,随机实地实验具有可信性和创新性两大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企业征税、环境监管、腐败监测、商品市场歧视、在线交易平台、教育、健康、扶贫、农业保险、就业帮扶等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他认为,实验就好比创业,研究问题是创业的点子,实地背景是创业的环境。其中,研究问题可以是探讨新方法、识别现实以及两者的混合三个方面,其研究维度包括直接影响、影响机制、溢出效应、长期影响、不同干预的交互作用。对于本报告所谈到的随机实地实验的内容,陆方文副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几本参考书籍:Handbook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Field Experiments in Economics。

      5月26日,John Kennan教授以“高等教育融资空间变化与大学毕业生供应”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在美国,各州在大学教育资助的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各州在劳动力中的大学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也存在很大差异。各州给高素质劳动力的补贴资助显然是希望吸引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并借助这些高素质劳动力来推动本州经济的发展。John Kennan教授扩展了Kennan and Walker在2011年合作的文章中所使用的迁移模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分析了大学教育补贴的地理变异对大学毕业生迁移决策的影响。接着使用全国青年纵向调查(NLSY)数据来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用这些参数来量化迁移和高校招生决策对预期的净终生收入差异的敏感性,这种量化围绕着公立高校融资的跨州差异如何影响劳动力的教育成分展开。研究发现,教育补贴与学费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人们是否去上大学、上什么类型的大学以及去哪里上大学,且这些影响不因为迁移因素而消退。

      5月31日,杨汝岱副教授以“地方国企依赖、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杨汝岱副教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了城市-行业层面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指标,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的贡献率在逐年下降。杨汝岱副教授提出了地方国企依赖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程度的理论假说,并采用实证方法予以验证。基于反事实的分析方法发现,如果能实现由“块块竞争”向“条条打通”的治理模式过渡,有效解决地方国有企业过度依赖问题,建立相对统一的全国市场,保守估计工业总产值将提升14%,就业增加16%。



主讲人简介

      张其仔,《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研究员

      宋志刚,《世界经济》编辑部副主任

      陆方文,2011年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她擅长运用随机试验方法探讨劳动和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其研究结果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Development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Organization》,《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等多家国际顶级或领先学术期刊。她的论文荣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且被杰弗里·佩罗夫撰写的《Microeconomics》和《Microeconomic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with Calculus》等国际经典教科书引用,还被《Harvard Business Review》转载。

      John Kennan,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教授。他是经济计量学会的研究员,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以及劳动经济学家协会的研究员。他曾担任the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的联合编辑,并担任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编辑委员会的成员。Kennan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价还价(与劳动谈判的应用和货币理论)、周期性就业和工资波动;最近他也在研究移民。Kenann教授的大量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顶尖的期刊,包括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杨汝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理学博士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联合培养学生。历任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2008)、教授(2009)。入选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教育部2016年“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国家发改委招标项目等多项课题。中文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英文论文发表于World Develop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等领域内一流SSCI源刊。研究成果获得第16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奖”等省部级奖励。

(经济学系 孙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