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郑世林副研究员谈项目制与中国农民增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01浏览次数:779

      2017年5月19日上午,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第162期Seminar在学院102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郑世林副研究员以“项目制与中国农民增收”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经济学系王春超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项目制是一种“条条系统”的特色政府治理体制,贯彻了中央政府的意志,将单位组织之外的新生基层组织和个人纳入到国家治理大系统。伴随着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项目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始繁荣,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否促进农民增收呢?郑世林构建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影响农民增收的计量模型,以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的对数为自变量,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人均中央财政资金为核心解释变量,以人均受教育年限、GDP增长率和经济开放度为控制变量,同时控制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以政府的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工具变量,借助2003年-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计量回归,研究发现,项目制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体并没有效果;项目制主要提升了非粮食主产区的收入,对粮食主产区的收入并无显著提升,这与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 的意图向悖;综合开发项目难以发挥效果主要问题在于地方配套、银行贷款和农民自筹资金的效果较差,可能由于地方政府假配套、 虚报资金、农民弄虚作假等行为存在,即地方政府反向控制问题。郑世林副研究员认为,项目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走向普惠制。

      讲座过程中,郑世林与在场师生就农村调研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主讲人简介

      郑世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科技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工信部产业政策研究专家库成员,《产业经济评论》荣誉主编。已在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作者:2016级国民经济学 孙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