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至11日,我院经济学系周泳宏和戴天仕老师,以及正在美国访学的博士生种照辉、王雪、张锦意参加了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举行的2017年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北美会议。我院师生在会上报告了工作论文,与参会学者进行了交流。
周泳宏老师报告的论文是“The War Memory: Evidence from the Assistance in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合作者为我院经济学系2013级本科生潘怡)。该文收集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政府接受的来自各国的援助数据,并考察了其与援助国在二次大战遭受日本侵略程度的关系,说明战争对两国关系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而战后日本对受害国的帮助并没有显著消除这种影响。戴天仕老师报告的论文是“Agglomeration and Wage Dispersion: Evidence from Firm-Level Data in China”(合作者我院陈安平老师和俄亥俄州立大学Mark D. Partridge教授)。该文应用来自微观企业层面调查和城市层面数据的面板数据,探讨在中国的集聚和建立工资差异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研究表明,集聚对短期内的工资差异有正面影响,但是对长期的工资差异有负面影响。
种照辉是我院区域经济学博士生,现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访问,他报告的论文是“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ntegrating Spatial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合作者是我院覃成林教授和肯特州立大学的叶信岳副教授)。该文探讨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于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重点关注了不同网络矩阵下的溢出渠道问题。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于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反映城市对环境保护态度的社交媒体网络是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张锦意是我院金融系博士生,现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他报告的论文是“The Chinese Bank Capital Buffer and Risk-taking: Impact of Regulatory Change and Business Cycles” (合作者是我院蒋海教授和奥本大学的James R. Barth教授)。该文使用140家商业银行2004-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控制了银行个体特征、监管环境改变和经济周期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缓冲有助于减少银行的风险承担,但是这种影响对资本监管环境的改变较为敏感。王雪为我院金融系博士,现在堪萨斯大学访问,她报告的论文是“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side Circulation”(合作者是我院王聪教授)。该文建立了人民币境外流通量、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SVAR模型,并运用有向无环图(DAG)方法对模型进行识别和同期因果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人民币境外流通量到通货膨胀率”,“汇率到境外流通量”以及“汇率到通货膨胀率”的同期因果关系,而利率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
(经济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