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回家了,很高兴回到久违的母校,好怀念我们当时的校园生活……”
“以后我们这些老校友都应该经常联系,不管身在哪座城市,互通有无,感情就不会断。”
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一张张盈盈的笑脸、一个个动情的拥抱和一串串感动的泪花,如深情婉转的旋律在经济学院大楼内悠扬响起,久久绕梁。11月19日,暨南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千余经济学院校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回到学院,和恩师、同学欢聚一堂,共诉对母校、学院和恩师的感恩之情,怀念校园生活、同学情谊。经济学院领导刘少波、张志、王玉娟、刘德学、蒋海,各系所、各办公室教职工和部分退休老师、学生志愿者等热情接待了校友们。
学校胡军校长、宋献中副校长、叶惠全校董等领导、嘉宾来到经济学院,和返校参加活动的原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王学萍等校友们亲切交流,合影留恋。
胡军校长、宋献中副校长、叶惠全校董和学院领导、校友合影
王学萍(右一)和同学、老师在经济学系合影
为喜迎暨南大学110周年华诞,学院近期举办了系列校友讲座和师生摄影展,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与同学们交流,精心布置了老照片墙、签名墙、学院概况、校友活动掠影和经济学院师生摄影展,在大楼楼梯盘旋而上布置各届毕业照,还复印了七、八十年代校报供校友翻阅,开放了10多个场地供校友们欢聚,并实时直播学校庆典大会,播放暨南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片。各系所精心准备展板、布置会场,全面展示院系发展现状,营造浓郁的校庆氛围,表达对校友们的欢迎和关怀。50多位学生志愿者和20多位教职工接待校友,20多个班级回到学院举行了座谈会。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上午,1987届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专科班毕业生欢聚在学院学术报告厅323室。刘少波院长、张志书记、王玉娟副书记、刘德学副院长、退休教师张玉莲和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
班长方文胜在发言中深情地回忆了30年前在暨南园度过的美好时光。他说,在这里收获了友谊和爱情,获得了立身的真知和搏击的本领,锻造了求真的人格和前进的力量,夯实了昨天的根基,千言万语难诉母校情怀,万语千言难表恩师大爱。随后,他们向学院赠送纪念品。
刘少波院长在讲话中感谢校友们这份真挚的心意,他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现状,并表示,学院从建院至今36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校友,他们为所在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直以来,经济学院校友对学院情深谊长,非常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发展,学院一直把校友作为学院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关注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他希望校友们与学院保持紧密的联系,多回学院看看,加强交流沟通,最后他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班主任张玉莲老师已是83岁高龄,她动情地回忆了当时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她说,“我们的班级永远都是这么的团结,也懂得感恩,每年都会带儿女来看望我,他们对学院的捐赠礼轻情意重。看到他们如今的发展,我感到欣慰,很高兴大家今天能够相聚,下一次相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张玉莲老师禁不住眼里含泪。
学生湛葆春动情地回忆道,“我们上学的时候还小,张老师待我们如儿女,无微不至”。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敦敦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谈起母校、说到恩师,校友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感恩之情,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也让在场的师弟师妹们分外感动。
60年代老校友回忆“开荒牛” 90年代校友骑行申奥
1959年来校求学的梁境圭是经济系外贸专业的老校友,他和袁雄有、蔡伟等6名校友相聚经院,“每次回来暨大,都感觉像是回到了家,看到明湖就想起当初我们挖湖的场景,一班子同学不辞辛苦,夜以继日才有了今天的明湖。”在谈到昔日校园生活时,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有些哽咽,一晃几十年过去,明湖依旧在,但有些伙伴却已不在。
谈到返校相聚的喜悦心情,梁境圭不禁赋诗一首:华诞百年又添十,历久弥新,盛事喜连连。四海五洲齐赴会,更是气象万千。不忘初心齐奋斗,克难攻坚,共把凯歌奏。同心协力勇争先,创它个国内一流。
“那时不像现在,当年的老师用的是粉笔板书,所有的知识都是这些老教师们一字一句教给我们的,课本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老师们出过书,学生们就用笔一字一字的把它们抄下来……”袁雄有回忆起老师,心情颇为激动,当年的任课老师基本已不在了,但恩师们的音容笑貌却似在眼前。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志愿者的扶持下来到了签到处。她便是1965级政治经济学专业、74岁的王丽英校友,是一位归国华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西工作,目前住在广州。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她和儿子都是暨大校友,两代暨南人,两世暨南情,今日同回母校参加校庆。70岁的何燕萍在银行工作了40多年,她感慨道,“学校变大了,校园环境更美丽了,师弟师妹们充满了青春活力”。她很感激暨大,“在暨大认识了世界各地的人,我们班有20 %的华侨生,这是其他大学所未有的”。
1990级经济学专业校友钟梅芳女士手里提着一袋已经渐渐模糊的照片和资料匆匆赶来相聚,她目前从事金融行业,她有一段令人敬佩的传奇经历。为响应国家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弘扬暨南人顽强拼搏的精神,1992年,钟梅芳与13位暨大同学骑单车穿越十几个省市,长达4000多公里,从广州到达北京,将集齐了150万人签名的横幅交到了申奥办委员会的手中。
忆往昔洋溢自豪 话收获充满感恩
1988级国际金融班的校友们在207室共话心语,庄彤说,“我们国际金融这个专业在暨南大学非常火,暨南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开设金融专业的学校,我们非常自豪,班上52个人来自五湖四海”。周洪补充说:“当时还有来自缅甸、朝鲜和韩国的同学,学校包容的文化氛围让我们受益良多”。庄彤还记得当时学院会举办很多讲座。林尚慰表示,学院给予他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感谢暨大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环境,金融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甚至工作当中也会经常用到金融这方面的知识,要夯实金融基础知识,同学们要多读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眼光要看得远一点,现在的经济不是单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化经济,我们的眼光要更加开阔,放眼世界”。
1997级国际经济班潘水珍在座谈会上表示:“我2001年毕业,现在是一名采购经理,之前也做过报关之类的工作,从报关到采购,学会了从微观和宏观把控市场、预测市场,发现当时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有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我们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真的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教导”。肖丽华回忆起班级一起去丹霞山游玩的快乐时光,“那时的我们阳光、积极,很开心、满足,不像现在这样,工作有压力”。
“工作中,统计学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现在我分析能力好,报告都会用图标,很感谢暨大,现在的能力,统计打了很好的基础”。统计学系的刘丽现在已经是镇长,她很感激暨大的培养,“看到暨大统计的发展,我很自豪,从文化厅干部一步步成长至今,都赖于系里的培养”。
校庆当天,金融系校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20年前在暨大求学期间的图书证、课堂笔记和记者等,引发了校友们的广泛转发和热烈讨论,7000多人浏览,留言栏满满都是怀念和感动:“都是熟悉老师的名字,梦回本科上课的感觉”“这礼物太特别了”“好多熟悉的老师,很有代入感”“永久的记忆,共同的回忆”……
志愿者手记:
我们迎宾组是学院里最先接触到校友的,从校友的眼里我们看到了期待、兴奋、着急与自豪。他们期待的是在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离开后的暨大经济学院能否找到当初的美好记忆;他们兴奋的是在许多年后的今天能否遇到当年的同学伙伴;他们着急的是没有约定好一起出现但相信都会因为母校的生日而相聚的老同学都在哪;他们自豪的是如今的经济学院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展,变得越来越好。校友们的眼神、语言、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母校情、经院情,让一旁的我们也受到感染。休息的时候我们也会畅想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在暨大校庆之时回到学院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暨大经济学院带给我们,带给校友的情怀此生不变。
——2016级税务专业 陈益
送92的师姐去校友楼捐款,途中师姐说“又是紫荆花盛放的季节,回到母校拥抱老友,2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对这里的思念却是越来越浓”。师姐北京人,毕业就留在这里,20年的生活,字里行间中流露着对这片土地的爱和对母校的感激。或许20年后,我也带着感激之情陶醉在紫荆花开的路。捐款后送她去体育馆,她问我你觉得统计是什么,能作为你安身立命的本事吗?我说不能,我学不会,于我而言,它只是一种思维也是实现思维的工具。她点点头,“统计学训练了你系统的逻辑能力”,“周全和严谨是统计能带给你的最实用的地方”。突然想起毕业时院长给我拨麦穗的时候说过,带着统计人的精神,走到哪都别丢了。她后来又问我,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看起来都那么浮躁,应聘工作时首先谈到的都是工资、假期、福利,难道没有什么是值得你们学习的吗?她做过几年HR,遇到的年轻人大多都这样。我也不知道是哪群“年轻人”给我们这一代人抹了黑,可还是默默的半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耳畔回荡起郑老师的话“年轻的时候真别把钱看的太重要,踏踏实实的吃点苦学点真本事,要谦虚更要有态度”。
——2016级应用统计专业 李国凤
你有谈过恋爱吗?哈哈哈,在采访校友倾听他们对暨大的点滴,这仿佛在跟暨大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相守几十年,不忘初心的那种感觉,约三五个死党,即使老了,拄个拐儿也要一起过来,这是回忆的起点,这是几十年来的约定。在这一天的采访过程中,和校友交谈,感受最多的就是母校就是一个家,要常回家看看,无论在社会上历经多少个风风雨雨,家是不能忘的,这是我们共同的家!
——2016级统计学专业 吴煌武
宣传组做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协助采访组,记录采访的瞬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们可以更加真实的感受到师兄师姐那种对母校的情谊。每当听见他们在讲以前发生的校园故事的时候,就会看见每一位师兄师姐脸上都充满着幸福的笑容,虽然不一定能很好的体会到他们此时的心境,但是我想在暨大生活的那几年一定是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老同学多年不见,彼此之间的寒暄问候,一点都不显得陌生。这也让我不禁想到,时间啊,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带走很多美好的事情,却始终带不走暨大学子对暨大的校园情,带不走学子对老师的怀念情,更带不走学生之间的同学情。或许,这些感情就是人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2016税务专业 郑堰
110是一个吉祥的数字,110周年是暨南大学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新契机。能够在校期间遇到校庆,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够为校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己更是幸福的。祝暨南大学生日快乐,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2016级国民经济学 杨姣
(经济学院)